第103章 英伦访客(1 / 2)
阿尔伯特亲王此时可是欧洲王室中的名人,不过并没有历史上那样的好名声,一方面是英国的教育改革和废奴运动关注度并没有历史同期那么高。
主要是被欧洲大陆上此起彼伏的战争和大事件分润了热度,其次弗兰茨投资的新闻业成功抵御了英国的文化入侵。
英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成为此时欧洲的标杆。当然弗兰茨不会自己出去和英国人打,而且奥地利帝国的教育改革刚刚起步,想要挑毛病可比挑英国人的毛病容易多了。
弗兰茨主推的是德意志地区的教育改革,其中以普鲁士为代表。
事实上普鲁士教育是近代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模式之一,哪怕是到了今天,东西方很多国家也都延续了普鲁士式教育,不过是根据国情不同稍加改变而已,比如日韩。
弗兰茨的鼓吹并没有让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有任何怀疑,相反还是他为数不多的快乐之一。
偶尔威廉四世会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高喊“普鲁士的教育世界第一!”,并放声大笑。
德意志其他邦国也觉得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所以欧洲大陆上并没有掀起英国热。
此外历史上阿尔伯特亲王最大的功绩之一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但这项运动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英国海军的强大,以及大英帝国强大的影响力。
阿尔伯特亲王个人的努力作用有限。
在此时英国海军连番受挫,英国在多次外交会议上吃瘪尽显颓势。这也让一些蓄奴国家有了反击的底气,尤其是美国和巴西。
各种歪理邪说气得阿尔伯特亲王嘴都歪了,但人家拿《圣经》和《人权宣言》说事儿,阿尔伯特亲王还真发作不得。
然后就是爱尔兰大饥荒的负面影响,一群美国黑奴献身说法,他们在参观了爱尔兰人的生活状况之后都一致认为美国庄园主更有人情味。
巴西的奴隶主到了英国的工厂都被吓哭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残忍的虐待。
阿尔伯特亲王努力塑造英国的绅士形象,结果被各种啪啪打脸。
另一方面则是在政治上三番五次瞎指挥,结果越指挥越乱,四处碰壁,已经被英国政党背后操控的报纸评为志大才疏。
虽说此时阿尔伯特亲王依旧是名人,但却总给人一些略带幽默的感觉。
不过阿尔伯特亲王本人还是可以用一表人才来形容的,表面看上去绝对是王家子弟的典范。
然而在弗兰茨面前依然显得相形见绌,初次见面奥尔加对阿尔伯特亲王有些好感但不多。
“皇帝陛下,您对维也纳体系的改造让人钦佩,欧洲的和平离不开您和奥地利帝国。”
“当然,这也离不开英国。”
双方就这样皮笑肉不笑地寒暄着。
英国人表面上声称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和平的基石,但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破坏维也纳体系。
英国人不想被动防御,弗兰茨也不想。英国人想对维也纳体系进行改造,所以支持法国,打击俄国和奥地利,支持普鲁士和撒丁在背后搞事。
所以弗兰茨也对维也纳体系进行了改造,他削弱了法国,巩固了俄奥同盟,打击了普鲁士和撒丁王国,坚决抗拒英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