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争吵(1 / 2)
从内阁出来,林聿修有些心神不宁。
他的脑海中反复回忆着屋门打开时陈远思和虞江辉一坐一立那沉默又尴尬的场面,以及陈远思的那句“陛下一定会下旨平乱”。
他走到刑部的大门前,突然停住了脚步,顿了片刻,他转身快步向宫中走去。
“陛下,刑部侍郎林聿修求见。”
叶倾怀听到门外李保全的声音,停下了手中的笔,她看着面前那道写了一半的圣旨,叹了口气,索性将笔搁在了砚台边,道:“让他进来吧。”
“听闻陛下龙体欠安,微臣深感惴惴,故来叩请圣安。”林聿修说完叩首在地,礼数十分周全。
叶倾怀却没回他的话,而是对他身后候着的李保全道:“你出去吧,把门带上。”
屋内只剩他两人后,叶倾怀道:“起来吧。你来的正好,朕在拟旨,可惜拟到一半写不下去了,你来帮朕看看。”
听到“拟旨”二字,林聿修立即又想起了陈远思骂虞江辉的话里那句“陛下一定会下旨平乱”,不由得心中生出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地凑近了书桌,向那张只写了几行的圣旨看了去。
不出意料,果然是与庆县的叛乱有关。
但那却不是一道写给颍州军或者说能够发告天下的诏书,而是一道写给陆宴尘的圣旨。
皇帝在那张贴在明黄绢布的白纸上明确地要求陆宴尘率领西军退出庆县的纷乱,并劝服庆县城中的军民归降朝廷。
那道圣旨卡在了“否则”二字上。
按照惯例后面应当接的是“军法论处”四字。
但陆宴尘性子执拗,叶倾怀拿不准他会如何行事。若是旨意下得太绝对,后面便没有转圜余地了,所以她下笔犹豫了。
林聿修并不知道庆县叛乱的实情,但从陈远思的态度和朝堂上臣工们的细碎言语中他也能推断出其中必有隐情,于是他道:“陛下,颍州素来民风顺和,陆将军也是明理之人,想必不会平白无故发生这样的事情。”
叶倾怀点了点头,道:“确实并非平白无故。庆县叛乱是因为去年粮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但朝廷却没有开仓赈灾,而是调拨粮食给前线战事所用才引起的。这是陆宴尘从前线传回来的信,里面写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