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6章 潮水般的进攻三(1 / 2)
阿巴斯奋力向前爬,其他的伙伴跟着爬在地上。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准噶尔人第二排的火枪没打到他们,可是后面的人潮汹涌,更多哈萨克人举着各种武器冲上来,又被打倒了一大片。
砰砰砰!三排火枪手,轮番射击,每隔三四十秒就是一轮齐射。
准噶尔人有个全体执行的命令,那就是每十户人家,每年必须攒钱购买一条火绳枪。每个百户,每年必须攒钱购置一门骆驼炮和一匹骆驼。他们一年年的省吃俭用,辛苦攒钱。
到了噶尔丹时代,准噶尔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条火绳枪。这是他们能够重新崛起的原因。
准噶尔人的枪炮数量非常多,远超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只有三千多条从伊朗买来的火绳枪,全部堆在了一线,靠着前面三排圆盾和长矛手的掩护,和依托着驼城的准噶尔对射。
他们的火枪远不及奥斯曼的火枪好用,不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
在骆驼炮开火后,五十米的距离上,碎石霰弹劈头盖脸的打过来。每一炮都会给人潮打出一个半圆形的缺口。哈萨克人的队伍立刻出现了骚动。他们的战斗意志也远不及准噶尔人。
这个时代的火枪不能卧倒射击,因为装弹是从枪口往下怼的,必须站着或者半跪着装填。因为铅弹和枪膛不完全贴合,枪口低了,铅弹会向前滚动掉出枪口。俯射也很难。
所以火枪受到地形的限制。
这时候,就看出驼城的重要性了。
骆驼身上堆叠着几层泼水的厚毡子,可以挡住大部分远距离射来的铅弹和弓箭。一米多高的骆驼相当于胸墙了。准噶尔人躲在后面,完全可以保护全身,只有头部露出来。
他们把火绳枪架设在驼峰之间进行射击。两侧的驼峰可以像城墙的垛口一样提供对头部的掩护。
一边是有工事对外射击,一边是完全暴露射击。很快准噶尔人就占了上风。
哈萨克人的火枪手,全身暴露在外,在对射中,一个接着一个的栽倒。本来他们火枪手就少。准噶尔人一万人打三千多哈萨克人,而且还有驼城作掩护。
一边是乱射,一边是三排轮射。
土耳其来的教官训练出来的准噶尔人,组织性也比毫无组织自由射击的哈萨克人强了太多。
和硕特人当初找了奥斯曼帝国的军官来培训。消息传开后,一直和他们较劲的准噶尔人自然不会落后。也找了奥斯曼的退役军官来。
扬吉尔汗脸色发黑,他年轻的脸庞上出现了一些慌乱。
眼看着前面几轮对射,自己的火枪手就倒下了一半。在对方的三排轮射和骆驼炮的霰弹攻击下,前排的盾手和长枪手死了一地。
火枪手失去了盾牌手的掩护,只打了三轮就崩了。
伤亡一半,在这个时代不崩溃的士兵其实不多。一个跟着一个的的往回跑。军官们愤怒的用鞭子抽打,也不起作用。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整个驼城的四面,三万多哈萨克人围攻一万多准噶尔人,结果溃败。准噶尔人放在驼城边上的人马只有一万五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