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泸水起风浪 诸葛祭亡魂(2 / 2)
诸葛亮听后,自责道:“都怪我啊!之前马岱带着一千多咱蜀国的兄弟,都折在这水里了。后来又杀了不少南方的老百姓,尸体都扔在这儿,这些冤魂心里的怨恨没处撒,肯定憋坏了,难怪要闹事儿。今晚我必须亲自来拜拜,安抚安抚他们。”
旁边一个小伙子抢着说:“丞相,这事儿简单!按照老规矩,杀四十九个人,拿他们的人头去祭祀,那些怨鬼一开心,自然就散了!”
诸葛亮一听,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本来就是死了人才有这些怨鬼,怎么能再杀活人呢?这不是恶性循环嘛!让我想想,我肯定有别的办法。”
说完,他眼睛滴溜一转,计上心来。
只见诸葛亮大喊:“伙夫们,都给我听好了!去把牛马宰了,再把面和好,搓成剂子,捏成人头的模样,里头包上牛羊肉,咱给它起个新名字,就叫‘馒头’!”伙夫们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做了。
到了晚上,泸水岸边那叫一个热闹。香案摆得整整齐齐,祭祀用的东西一应俱全。四十九盏灯在风中摇曳,像鬼火似的。诸葛亮亲自扬起招魂幡,嘴里念念有词:“各位冤魂兄弟,之前是我不对,让你们受苦了。今天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馒头,你们就别闹啦,安心上路吧!”
一边说着,一边把馒头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希望能让这些冤魂满意,放过他们一马。
凌晨三点,泸水岸边却人影绰绰,气氛凝重又神秘。只见诸葛亮头戴一顶闪瞎眼的金冠,身披那件跟神仙同款的鹤氅,大半夜不睡觉,亲自来这儿主持祭祀:“董厥,就等你啦,赶紧把祭文念起来!”
董厥心里一紧,忙整了整衣服,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在大汉建兴三年那个秋高气爽的九月初一,武乡侯、兼职益州牧的丞相诸葛亮,一脸虔诚,摆下这场祭祀仪式,要跟那些为国家大事英勇献身的蜀国将士,还有在这场乱战里丢了性命的南方老百姓的阴魂唠唠嗑。”
“咱大汉皇帝,那派头,那能力,可比春秋五霸牛多了,圣明程度简直跟古代三王有一拼。之前,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帮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的家伙,大老远跑来侵犯咱边境。一个个就像发了疯的毒蝎子,到处惹是生非,心里头全是坏水,肆意搞破坏。我呢,奉了皇帝的命令,千里迢迢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偏远地方来问罪。你再瞧瞧咱这大军,浩浩荡荡开过来,那气势,就跟踩死小蚂蚁似的,把敌人打得找不着北。精锐部队一集合,跟乌云压顶似的,那些平时张狂得没边的贼寇,一下子就像冰雪见了太阳,全化没了。咱军队进攻的时候,那叫一个顺风顺水,就跟砍竹子似的,‘咔咔’几下,敌人立马兵败如山倒。”
诸葛亮在旁边听着,不住地点头,心里想着:“咱这军队,那可是为了大汉的荣耀在拼命啊。”
“咱这些当兵的,可都是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厉害角色,各个都是豪杰;那些当官的将领校尉,也都是天下响当当的英雄。大家天天苦练武艺,投身军队,投奔咱这么圣明的君主,都规规矩矩地遵守军令。一起参与七擒孟获那事儿,齐心协力,心里装的全是对国家的忠诚,满脑子就想着给君主好好效力。”
“可谁能想到啊,你们这些兄弟偶尔一个不小心,失了战机,中了敌人的奸计。有的被乱飞的箭射中,就这么去了黄泉;有的被刀剑砍伤,魂魄也没了。不过你们活着的时候那是真勇敢,死了也能留下好名声,都是好样的!”
听到这儿,诸葛亮眼眶一红,心里一阵泛酸,小声嘟囔:“兄弟们,是我没把你们护好啊。”
“现在我们打了胜仗,唱着凯歌准备回去,还得把抓来的俘虏献给皇上。你们的英灵要是还在,我们说的这些祈祷的话,你们肯定能听见。赶紧跟着我的军旗,随着大部队,一起回咱自己的国家。回到家,找到自己的老家,好好享受亲人的祭祀,让家里人给你们供奉好吃好喝的。可别再当这他乡的孤魂野鬼啦,怪可怜的。”
“我回头就跟皇上好好唠唠,让你们每家都能得到皇上的恩泽。每年给你们发新衣服和粮食,每个月再发俸禄。就用这些来报答你们,让你们在天上也能过得舒坦。”
“还有这地方的土地神,以及南方死去的鬼魂们,以后都会按时给你们送祭品,你们的神灵肯定也不会跑太远。活着的人敬畏皇上的威严,死去的人也得顺应国家的教化。大家都安安稳稳的,别再哭哭啼啼,搞得阴森森的啦。”
“我可是真心实意地表达这些想法,恭恭敬敬地办这场祭祀。唉,太让人难过了!希望你们都能好好享用这些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