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探查雕像(1 / 2)
据小黑说,他之前抱起来过里面的一个相对小一些的雕像,感觉比外面差不多大小的石头要重。
张伟猜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因为这座小山上的石头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密度比较大。
第二就是里面藏的有东西。
当然,张伟更希望是第二种可能性。
像电影和小说里经常用的桥段,如果一个庙里藏着宝贝,很多都是藏在雕像里面。
尤其是雕像的身体和头比较大,最适合藏东西。
所以张伟准备先把每个雕像的身体和头部扫一遍,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如果这两个地方里面没有东西的话,那大概率雕像里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如果里面有东西,那根本就不用仔细看,粗略一扫就能知道了。
这么想着,张伟视线已经投入了门口一座雕像的肚子里。
这是一座坐着的雕像,腿和身子是连在一块的。
视线刚一进入石头,张伟立刻就感觉像进入了一间暗室一样。
石头断面呈现出来的颜色是一种接近于黑色的深灰。
这跟石头外面很不一样。
毕竟表面接触空气,虽然在室内,但风化还是存在的。
风化加上灰尘,让雕像以及整个山洞的表面都比里面看起来颜色要浅很多。
看到里面石头的真正颜色,张伟心里立刻明白了一件事。
怪不得山洞里这么黑,除了没有窗户和门比较小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石头天然的颜色就是黑色的。
即便是经过多年风化的表面没有里面这么黑,但也比普通石头颜色深不少。
颜色越深反光量越小,所以整个庙里的山洞空间看起来都黑的反常。
而且这种石头不光颜色深,质地还非常细,偶尔有一些非常微小的气孔。
但整体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纹理。
“这种石头是......”
张伟在脑中搜索起了关于这种石头的信息。
作为采石场老板,他最近恶补了太多的关于各种石头的知识,很快就想到了这是什么石头。
“玄武岩!”
确定雕像的质地后,张伟暗暗心惊。
在常见的石头中,玄武岩、石英岩和花岗岩,可以说是硬度前三。
再往下才是什么青石和大理石。
在古代,人们做雕像用的最多的石头其实是青石。
因为没那么硬,然后也非常耐风化和腐蚀,户外存在个几千年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就是花岗岩,虽然更硬更难雕刻,但这种石头分布实在是太广了。
按照雕刻里就地取材的定律,硬也得用。
至于石英岩和玄武岩,用的都比较少。
这跟它们的硬度太高,分布没有上面两种广泛有关。
上面的这几种石头雕刻成的雕像都能户外存在几千年。
但几千年和几千年也不一样。
就拿大理石和青石来说,虽然也能存在千年,但基本上这么长时间下来都已经面目全非,千疮百孔了。
反观玄武岩,花岗岩和石英岩,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就算几千年下来也能保存的相对完整。
“怪不得这里面的雕像还保存的这么好,原来是因为玄武岩。”
这是在室内而且玄武岩非常耐腐蚀,所以石头雕像除了眼睛鼻子有些模糊,颜色相比里面有些浅以外。
没有别的任何损坏。
这就好办了,玄武岩接近黑色,刚好可以作为背景色。
里面如果藏的有什么东西,只要不是深色的,都能很好的分辨。
想到这张伟进一步加快了透视的速度。
“肚子、胸腔、头,没有。”
“肚子、胸腔、头,没有”
“大腿、肚子、胸腔、头,没有。”
“......”
张伟以每一座雕像不超过两分钟的速度快速扫描着。
坐着的雕像只用从下往上看到头就行了。
如果是站着的则需要从比较粗壮的大腿处往上看。
大大小小十七座雕像,小的不到两分钟,中大的三分钟左右,特别大的不到五分钟。
就这样整个雕像探查下来,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探查完了。
速度快就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一无所获。
要不然哪怕是在雕像里面发现一个尿罐子他肯定也得研究半天,不可能这么快。
毕竟对古人来说的尿罐子,放到今天来说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