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古代穷人读得起书吗(1 / 2)
主要是朱吾适等不及了,他也不能一直在杭州城待着啊。
在应天府他隔几天还能回养猪场看看呢,来了杭州城他可就回不去了。
所以朱吾适就让人去催促了一下。
不过朱吾适也答应画师了,等他用完这幅画,可以让画师拿回去继续画。
反正他就是用来招商引资的,等到招商工作做好了以后,这幅画暂时就没什么用了。
等到西湖景区建设完,起码也要一两年了,有这个时间,够画师完善这幅画了。
画师的技术确实不错,虽然细节还没有画,但是也完美符合朱吾适的要求了。
所以朱吾适答应他了,只要细节补充完整,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就把这幅画弄成壁画。画师也算是可以名垂青史了。
如今画已经画好了,招商工作自然是可以开始了。
这天一大早吃完饭,朱吾适溜达着来到了西湖岸边。
前两天朱吾适就让王德发通知江南商会的人了,今天要开会。
不仅仅是江南商会,凡是有钱的,都可以过来。
大明的以前的经商环境并不好,很多有钱人都是大地主,这些大地主也不是不做生意,只不过做生意不是家族的大头而已。
或者说他们主要做的是传统行业,卖粮食。
这些大地主在大明的商业环境变好之后,有的加入江南商会,选择合作共赢,还有一些则依旧守着他们的一亩三分地。
千万别小看华夏封建王朝的大地主,尤其是那些传承悠久的大地主,家里有钱得很。
一般这种有脑子的地主,他们就主要做两件事儿,第一,搞土地兼并。第二,培养读书人,让他们去参加科举。
只要家里源源不断地有人做官,他们就可以一直搞土地兼并。
哪怕是朝代更迭,也影响不到他们。
毕竟古代的读书人太少了,哪个朝代都是需要官员的,需要的还不少呢。
这些家庭培养出来的官员,基本就是墙头草,宋朝灭亡了,他们就投靠元朝,元朝灭亡了,他们就投靠大明。
大明现在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元朝出生成长起来的。
元朝对百姓的剥削,懂的都懂。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钱读书的,可见都是什么成份了。
也不是说没有草根出身,很少就是了。
说是穷文富武,实际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古代的肉食确实贵,但是笔墨纸砚就不贵吗。束脩就不贵吗。
所以啊,富文还差不多。
在古代,绝大部分的官员,要么是地主出身,要么是书香门第家里源源不断地有人做官。
商人子弟又不能当官,匠人后代还得是匠人。
能当官的,就是士农的后代。
正儿八经的农民,就像朱五四这种,一家老小都饿死了,就剩下朱元璋一个独苗。
就算没有天灾,朱元璋小时候也没有条件读书啊,从小就得给地主家放牛。
所以纯草根出身的官员太少太少了。
著名诛十族选手方孝孺,他就是书香门第,他的爷爷,太爷爷,太太太爷爷,都是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