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敢问荆楚之师,可有人众几何?(1 / 2)
第五序,兖、荆两州会师,衮州刺史刘岱镇于列首,河内太守王匡紧随其后,继之为陈留郡主宰张邈。
待各路人马皆以其声威和威仪依次就坐,乃启论。
&34;常言道:‘蛇无首不行,人无领不动。’&34;
西凉节度使马腾适时出声,言:&34;今我等联盟,共举十九家之强!亟需一位盟主,执牛耳,调度群雄以战董贼。
如不然,即便攻克虎牢关,董卓余孽亦难以尽灭。&34;
&34;言之凿凿,马大人见解甚是高明。&34;
豫州牧孔伷颔首赞同,道:&34;此盟主须有足够的威德,使万众心悦诚服,各位意下如何?&34;
&34;威德兼备,实力卓越,始能让诸位俯首称臣!&34;
&34;十九雄中论威望,论实力,窃以为荆州牧李长生,李大人乃最佳人选!&34;
&34;李大人曾任西园八卫中将校尉,功伐显著,威震朝野!&34;
&34;更曾亲刃十常侍之害,实乃大汉英烈!&34;
&34;鄙人提议,盟主之位非李大人莫属!&34;
长沙府尹孙坚铿然发言,坚定有力。
北平都督公孙瓒闻言,点头示意,沉声接应:&34;公孙赞同李大人为盟主,唯尊其号令而已!&34;
众人闻言,默然沉思。
片刻之后,曹操含笑言辞:&34;吾亦推选李大人。
昔日西园八大卫将,李大人乃其中领袖。
今日以之为盟主,曹操心悦诚服。&34;
&34;附议。&34;
&34;附议。&34;
豫州孔牧、兖州刘岱、徐州陶谦三位相继应诺,唯剩下南阳太守袁术,渤海都督袁绍,山阳府尹袁遗尚未发言。
袁逸倾向支持袁绍,然而情势已变,孙坚和公孙瓒的言论引导大家一致倾向于李长生,便是门生陶谦都改换了态度。
三人此刻孤掌难鸣。
固然,袁家三人表面同族,实质非心连心。
袁术孤立无援,独居一偶。
李长生嘴角轻挑,心中暗自哑然失笑。
徐州的陶谦,本该追随袁绍,却在关键时刻,转向于他。
不知者或以为他察其大势已趋,故此言听计从,而李长生并不如此以为。
他推测陶谦别有心思,可能与袁氏一族的颓败有关联。
陶谦或许萌生了挣脱袁氏枷锁之心。
虽然陶谦不是荆州牧,仅是徐洲都督,然又有谁知,他内心何尝不存更远之志?
&34;李大人实为众望所归。&34;
&34;不妨直言,盟主若易人,
袁绍不敢从命。&34;
&34;然则李长生执掌大局,袁某甘拜下风,心服口服!&34;
&34;我等十九家势力之中,恐无人可匹敌李大人的赫赫威望矣!&34;
言罢,袁绍面上浮现了笑意,言语间显出诚恳。
袁术和袁遗闻之未言,袁术含笑道,袁遗表认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