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铁索连江(2 / 2)
赤壁之后,天下三分。
可以说,在此次战役过后,曹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统一天下。
而元气大伤的原因,除却其他的因素以外。
最令人熟悉的便是他铁索连江,然后被周瑜施展苦肉计,诸葛“借东风”,一把火二十万大军付诸一炬。
所以,对于自己学谁不好,非要学曹操这件事,吴信是挺纳闷的。
不过虽纳闷,但吴信终究也不是以前只单纯看故事,感慨英雄豪杰的普通人了。
而是一名身经百战的统帅。
更别说对于“自己”,他也算是有几分了解,知道他也不是那种没把握就胡来的人。
因此,再细细琢磨之下,分析了一番后,吴信也觉得——铁索连江。
可行。
首先,在吴信看来,铁索连江并不是绝对的坏计策,而是一条存在着巨大风险的计策。
它的好处和坏处都非常明显。
好处就是解决北方军兵们晕船,间接提升了战斗力。
同时,协同协战,统一指挥。
在大量战船连成一片的情况下,它们也是能对敌方的战船能形成压制的。
当然,坏处也在这里。
连成一片的代价,就是丧失了战船本身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从而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活靶子。
说白了,就是拿战船的机动性换取了稳定性。
因此,一旦敌军进行火攻,自然就容易烧成一片。
不过…真要说起来。
理论上,用火攻也不会对连锁起来的战船遭受重大打击的。
毕竟站在战船上的军兵也不是傻子,会眼睁睁看着,让你把烧着火的小船,直接撞在自己所在的船上。
所以,曹操大败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忽略了这条计策上的风险。
在于没有做好敌方采用火攻之后,需要反制的后手。
例如——
某些战船着火之后,快速解链和快速分散。
不过真要处在曹操的角度来看,这也能理解。
因为他没做这些后手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傻,没想到,而是低估了当时东吴采用火攻的可能性。
毕竟当时的环境处于冬季西北风的季节,谁能想到环境突变,变成了东南风。
再加上他本身就对于水战的经验不足与中了黄盖和周瑜的苦肉计,这些一系列间接原因之下,才导致了他的大败。
而这一切大败的原因,吴信是可以有意识的去避免的。
因此,他才觉得铁索连江可行。
想到这,吴信又稍微沉思了一下,随即便开始帮助“自己”布置后手,为“自己”接下来一统天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