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贾瑀奇谋定伏计(2 / 2)
贾瑀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打算提前在地下挖掘壕沟,让部分士兵藏身其中。再以伪装之物掩盖,表面上看去与平常无异。待敌军进入,壕沟中的士兵突然杀出,配合两侧隐藏的伏兵,定能打乱敌军阵脚。这就好比一张大网,待猎物入内,瞬间收紧。你们要明白,战场之上,不仅要靠兵力和地势,更要靠智慧和谋略。正如《太公兵法》所云:‘智与众同,非人师也;伎与众同,非国工也。’”
徐宁又道:“那如何引诱敌军进入这开阔之地呢?”
贾瑀说道:“我们可先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此地。这小股部队需且战且退,做出惊慌失措之态,让敌军以为我军不堪一击。记住,诱敌之策,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既要让敌军觉得有机可乘,又不能让他们察觉出是故意为之。这需要小股部队的将士们有极高的勇气和应变能力。《尉缭子》中有言:‘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诱敌之策,亦当有定数。”
公孙羽点头道:“此计可行,但这小股部队需得英勇善战,且要把握好撤退的时机和路线,不可真的被敌军歼灭。《司马法》曾讲:‘凡战,智也;斗,勇也;阵,巧也。’此小股部队需智勇双全,方可成功诱敌。”
李白居接着道:“大人,那伏兵的布置和出击顺序也需仔细谋划。”
贾瑀回应道:“我已有所考虑,两侧伏兵以轻骑兵为主,待敌军进入中心,迅速包抄。后方再安排重骑兵,待敌军混乱之时,给予最后一击。同时,我会安排弓弩手在远处设阵,以密集的箭雨压制敌军。作战之时,时机至关重要,各部队需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正如《六韬》所云:‘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分合有序,方能克敌。”
徐宁皱眉道:“大人,若是敌军识破了我们的计谋,中途撤退,又当如何?”
贾瑀胸有成竹地说:“我早有准备,在敌军退路之上,提前埋下伏兵。若是他们企图撤退,伏兵杀出,截断其后路。所以,每一步都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变数,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唯有准备充分,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百战奇略》中有言:‘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我们要抢占先机,不给敌军退路。”
这时,一直未开口的丁显说道:“大人,此计甚妙,可万一敌军派先头部队探查仔细,发现了我们的壕沟和伏兵,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贾瑀说道:“丁显所虑不无道理,所以在敌军到来之前,我们要做好伪装工作,让敌军难以察觉。同时,可安排一些疑兵,分散敌军的注意力。比如在其他方向制造一些动静,让敌军误以为我们的主力在别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我们要让敌军捉摸不透。”
李白居又问道:“大人,若是作战过程中,天气突然变化,比如刮起大风,影响了弓弩手的射击,又该如何?”
贾瑀从容道:“若遇此情况,弓弩手可暂时停止射击,改为近战部队冲锋,打乱敌军阵脚。或者利用大风扬起沙尘,干扰敌军视线,为我军创造有利条件。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兵法二十四篇》曾道:‘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众人听着贾瑀的一一解答,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对贾瑀的谋略越发钦佩。
公孙羽不禁赞叹道:“大人考虑得如此周全,此计必能成功。我等之前的想法实在太过狭隘,大人对人性、军事和地理的掌握堪称精妙,我等望尘莫及。《黄石公三略》有云:‘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大人之令,必能致胜。”
李白居也说道:“大人的军事谋略着实高超,我等佩服。跟着大人作战,定能大获全胜。《武经总要》曾言:‘为将之道,智勇兼用。’大人智勇双全,我军胜券在握。”
贾瑀说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需得随机应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定能大败敌军。此次作战,不仅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保我大淳边境安宁,护我百姓平安。大家务必全力以赴!”
众人听后,仔细思索,纷纷对贾瑀的大胆决策表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