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京城惊变谋对策(1 / 2)
贾瑀对公孙羽说道:“云生,你把刚刚会议的结果同萧江商量一下,写成一个奏折送到大同,随后让安顺亲王向陛下上奏。”公孙羽答应下来,便忙去找萧江。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声呼喊:“毅恒!”。贾瑀忙走到帐外一看,原来是李白居风尘仆仆地从营外闯进。
贾瑀说道:“发生什么事了?如此慌张,莫不是天塌下来了?”
李白居喘着粗气说道:“毅恒,大事不好,京城出事了。赵王和北静王谋反,谋害了圣上,又囚禁了朝中诸位大臣。”
贾瑀忙把李白居引入帐内,说道:“莫要着急,先坐下喝口水,慢慢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我说清楚。”
李白居坐下缓了缓,喘了一口气,说道:“前日,赵应奎派人送信来。说道,自从大军出动以后,赵王和北静王就开始秘密活动,终于在三天前谋反。他们派兵围攻皇宫,最后竟杀死了陛下。如今对外宣称陛下误食丹药,暴毙身亡,还封了宫门。同时,又把内阁诸位大臣囚禁起来,不服从他们的大臣不是被贬就是被囚。
幸亏你之前离开时有准备,府中老小如今都已躲在涿州庄子上,暂时没有什么危险。我得到消息后,正准备派人来禀报,不想安顺亲王又被暗杀。如今大同一片乱麻,幸亏有吴巡抚暂时主持。我连忙赶来向您报信。”
贾瑀听完,脸色阴沉得可怕,拳头紧握,关节处因用力而泛白,怒声道:“这赵王和北静王竟如此胆大包天!他们这是要将这天下搅得大乱!简直无法无天!”
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皆不敢出声。
过了片刻,贾瑀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开始思索对策。
贾瑀说道:“李白居,那赵应奎可有提到赵王和北静王如今掌控了多少兵力?”
李白居回应道:“信中并未提及,只说情况危急。大人,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对敌人的兵力一无所知,这仗可不好打啊。”
贾瑀皱眉道:“这可麻烦了,若不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我们难以制定应对之策。真是让人头疼。”
公孙羽说道:“大人,即便不知其兵力详情,我们也得先想办法应对当前局面。只是这局面太过复杂,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贾瑀点头道:“是啊,可如今我们大军在外,消息闭塞,着实棘手。这可真是个难题。”
萧江说道:“大人,我们是否可以联系其他地方的将领,寻求支援?或许能多几分胜算。只是不知道哪些将领可信,哪些不可信啊。”
贾瑀摇头道:“此时不宜轻举妄动,贸然联系他人,恐走漏风声,被赵王和北静王察觉。那后果不堪设想。一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
刘询说道:“那我们能否先派人在京城周边暗中招募一些义士,为日后行动做准备?也好增强我们的力量。只是这招募之事,也需小心谨慎,不能让敌人察觉。”
贾瑀思索片刻说:“此举可行,但需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若是被发现,只怕会打草惊蛇,让敌人有所防备。这其中的分寸一定要把握好。”
李白居说道:“大人,那我们这边的粮草物资可还充足?若要起兵平叛,这也是关键因素啊。可别到时候粮草不够,那可就麻烦了。”
贾瑀说道:“粮草方面暂且无需担忧,但也需合理调配,以防万一。毕竟这战争之事,变化无常。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
贾瑀接着说道:“虽然我们知道赵王和北静王谋害皇上,但是如今他们把持朝廷,我们手中又没有证据,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来对付我们。这局面实在是让人头疼。这可如何是好?”
李白居说道:“现如今我们最好是趁着他们还没有动手,我们带兵南下,一举攻克京师,迅速平叛。否则夜长梦多,恐生更多变故。大人,咱们不能再犹豫了。”
贾瑀皱着眉头,沉思片刻说道:“此举太过冒险,我们贸然起兵,名不正言不顺,恐会被视为叛军。到时人心向背,我们便处于劣势。而且我们对京城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样贸然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
萧江接着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需从长计议,想个万全之策。稍有差池,便是满盘皆输。这可真是一步都不能走错啊。”
刘询也附和道:“若不能妥善谋划,不仅平叛无望,还可能让局势更加混乱。到时天下大乱,百姓遭殃啊。我们可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公孙羽说道:“如今最重要的还是情报,我们现在只知道赵王和北静王谋反了,可京中到底具体什么情况,我们还不清楚。若盲目行动,无异于盲人瞎马。我们得先把情况摸清楚,才能制定对策。”
贾瑀也皱眉道:“如今恐怕京城早已风声鹤唳,围得水泄不通,赵应奎他们在京城也没有办法把消息传出来吧?这可如何是好?”
李白居插话道:“那我们能否派人乔装混入京城?说不定能探听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只是这风险太大,不知道派谁去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