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鱼骨庙所在之处(2 / 2)
但李文杰得知,在李淳风的墓中藏有一份完整的《推背图》,这件无价之宝的价值自不待言。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李淳风下葬的地点实际上是一个被占用的风水宝地,原本此穴是专为建造鱼骨庙设计的龙脉穴位。
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就曾安葬于此。
提起周文王,他是西周奠基者,当年改进伏羲八卦而成文王六十四卦象。
在他的墓内还设有玄妙机关“悬魂梯”,其构造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这引发了新的疑问——周文王的尸身及随葬品如今在哪?作为西周开国君主,其墓葬必定豪华至极。
相较之下,即便是周穆王的坟墓也有用陨玉制作的金缕玉衣保护尸身千年不腐。
所以李文杰隐隐觉得龙岭迷窟下的这座古墓恐怕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有必要亲自下去探查一番,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经询问,了解到龙岭迷窟位于蓝县郊外。
这里原名为盘蛇坡,因沟壑交错纵横、山脉绵延起伏形似盘绕的蛇而得名。
之后改称为龙陵迷窟,源于此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在黄土覆盖的高山低谷之下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溶洞,这些溶洞错综复杂犹如迷宫。
并且,当地居民间还流传着迷窟之下栖息着吃人妖怪的传说,这让他们对其敬而远之。
而李文杰则知晓,所谓吃人妖怪实际是一种名为人面黑锤蜜或人脸蜘蛛的异兽。
这些生物背上有类似人脸的花纹,在西周时期是周文王专门培育来守护墓葬的灵物。
蜘蛛本就位列五毒之一,这种人面黑锤蜜更是非凡之物。
即便之前在九层妖塔里遇到过史前霸王蝶螈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不过,这类妖怪对李文杰而言并无太大威胁。
提及妖怪,龙身为百鳞之首、万妖之祖,谁又能比得过他身上这条赤龙纹身的威能?
不久,他们抵达了龙岭。
眼前是一片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观,风如同自然的刻刀,在此雕刻出了独特的地形风貌。
从一个山坡望去,可以看到下方连绵的丘陵,地形波状蜿蜒如被揉捏的泥土团块,向四处散开延伸。
地面上有不少土坑壳子,随便踩一脚就可能掉入
比起之前探索的精绝古城,以及那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茫茫沙漠,眼前的环境已经算是相对好了不少。
队伍一路前行,很快就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鱼骨庙所在之处。
放眼望去,在这一片荒山之间,一座早已荒废的古庙孤独伫立。
其周围还残留着祭坛、石梯等古老建筑结构,隐约能够辨认出当年规模的宏大与庄严肃穆。
面对这片残破场景,胡八一取出随身携带的罗盘,仔细观察后说道:“璨爷,一般来说,建寺庙的地方必定是天地开阔、正气充盈之处,但这里……分明地处偏僻、四野萧索,怎么看都不像正经佛门圣地。
”
他又猜测道,“我看这座所谓的鱼骨庙,多半只是一个幌子罢了!那位陈瞎子口中提到的朋友,应该就是在此修造此庙,并暗藏玄机——说不定李淳风之墓,就埋在这里附近。
”
一旁的胖子有些疑惑不解:“老胡,你是不是想太多了?有山有树的挺好的呀,怎么还要讲究什么风水位呢?”胡八一听罢忍不住摇头微笑,“胖子啊,你可真够无知的。
修建庙宇和打造坟冢虽然目的不同,但同样需要挑选合适的地理方位。
按照风水原理讲:谷口不宜居中央、中央而立不显贵。
真正符合标准的灵秀之地,才能让香火旺盛并造福世人。
”
李文杰则更加关心实质性问题,“照这样分析,胡老弟你觉得这种贫瘠丘陵区域,地下是否隐藏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胡八一略作思索后答道,“根据《葬经》中记载的相关理论,这里地势平坦辽阔但缺乏遮蔽庇护的自然屏障,加之周遭山脉形态普通,似乎并不具备顶级风水宝地的特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云霞环绕于高峰之上,深谷绵延于下方,恰好形成了‘飞龙在天’般绝佳态势——若用专业眼光来看的话,这里的风水条件远胜过我们之前的经历如牛心山之类地点。
”
“如果真的用来埋葬王侯贵族,确实绰绰有余。
”
听完评价后,李文杰表示认可,毕竟胡八一所掌握的知识来源于家族流传的珍贵典籍《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在寻找墓穴方向上颇具权威性。
此时他将视线转向沉默的小哥,见其依旧保持沉静姿态后开口建议:“那好吧,先随我进入鱼骨庙内部探索吧!”
俗话常说“三年学会寻龙诀,十年才能点穴明”,这意味着找到所谓的‘龙脉’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可确定具体的穴位位置(即墓主人主要休息之处),却非易事,这需要深厚功底积累才能精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