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1 / 2)
第467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且说大唐天子李治,召集薛仁贵见驾。
薛仁贵撩衣跪倒,拜见天子,“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治道,“爱卿平身!”
“近日天山之下九姓铁勒,聚众谋反,朕欲以卿为将,率兵讨伐,不知卿可有良谋破敌?”
薛仁贵起身道,“陛下!臣虽不才,愿立军令状,若不破敌,提头来见!”
李治大喜,当即问道,“那爱卿需要多少兵马?”
薛仁贵决然道,“无需太多,三千足矣!”
“啊?”李治心说这薛仁贵口气好大,于是提醒道,“朕知爱卿勇冠三军,但铁勒有十万之众,卿可不要轻敌啊!”
薛仁贵道,“昔年李卫公、蜀王、左仆射等人打得草原人闻风丧胆,只不过这些年几个人去世的去世,年迈的年迈,这草原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敌虽多,臣以为不过乌合之众,臣此去借先辈余威,凭陛下庇佑,必然可一战破敌,重塑大唐荣光,教草原人知我中原并非无人,三千人足矣!”
但李治还是不放心,反正大唐家大业大,别说三千,三万,就是三十万,三百万也拿得出来,只不过没必要派那么多兵,那不是大炮打蚊子吗……
于是他下令以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为副,领兵三万,西征平叛!
临行之前,李治还是不放心,毕竟这是他掌权以来独自领导的第一场大战,之前灭倭那是李昭全权主导,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负!
深更半夜睡不着觉,李治心里就寻思,哎呀!朕常听人说,薛仁贵在辽东战场骁勇无敌,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不放心啊!此战事关天子颜面,朕还要谨慎对待!
不行!朕必须测试他一番!
这日,李治以送行为由,在宫中设宴款待薛仁贵、郑仁泰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治便对薛仁贵道:“朕闻古人善射者,可力透七层铠甲,请将军射五层看看。”
仁贵道,“这有何难?”
李治便吩咐宫人取来铠甲弓箭。
仁贵站起身来,拉了拉弓弦,“陛下!此弓不行,凭陛下允许臣用自己的震天弓!”
李治点头应允。
片刻,有人去仁贵府上取来震天弓。
仁贵二话不说,取弓搭箭射去,弓弦响过,羽箭射穿五层重甲,李治大喜,当下取名马坚甲赏赐仁贵,以壮其行。
“先帝在时曾多次夸耀将军,今日一见,方知将军之英勇!”
薛仁贵便领兵西征。
一路无话,书说简短。
这日大唐与九姓铁勒便在天山脚下,对峙开来。
两军阵前,郑仁泰观铁勒军容浩大,便心生惧意,“薛将军!敌众我寡,不如向皇帝求取援兵,再战不迟!”
薛仁贵心说那不是开玩笑呢吗,我早就跟皇帝夸下海口,然后仗还没打就求援兵,皇帝还不得砍了我?
当即说道,“郑将军,你我受陛下重托,领兵平叛,岂有临阵畏敌之理?”
这一番话搞得郑仁泰面红耳赤,他本是晋阳元从,秦府旧将,是大唐老资格的将军,年纪又比薛仁贵大,如今却只能做仁贵副手,心中早就不服。
心说你在陛下面前吹牛逼别带上我啊,当初多和陛下要点兵马,也不至于现在以三万对十万……
于是便道,“既然如此,末将看大帅破敌!”
郑仁泰出言讥讽,那意思有能耐你就上吧,反正我是帮不了你!
仁贵不以为意,催马向前,抬戟一指,“呔!对面铁勒人马听着,昔太宗皇帝在时,汝等俯首帖耳,如今却敢谋反,欺我大唐无人耶?听我良言相劝,赶紧下马归降!否则本帅顷刻之间将尔等化为齑粉!”
回纥叶护比栗骑在马上把脖子一歪,一看对面这人五十多岁的年纪,面似三秋古月,浓眉阔目,鼻直口方,头戴银盔,身披银甲,胯下白马,掌中画戟,往那一立,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比栗心中便有三分退意,但又一想,我好不容易聚齐这九姓人马,结果刚和唐军一照面就下马投降,那也说不过去啊,以后还如何在这天山立足!
他把心一横!听说那大唐那几个名将李靖、李昭、李绩、李道宗、苏定方、裴行俭之辈是死的死,老的老,被贬的被贬,如今这大唐虽大还能有什么能人?
今天我就要先斩了这将,也好叫唐军知道我的厉害!
像那个你倒是问问对方姓甚名谁,他不滴,直接下令道,“谁能斩了此将!是为首功,本帅必有重赏!”
“我去!”
比栗一看此人乃是帐下名将,姓浑名单,正是铁勒九姓之中的浑姓!善使一条浑铁枪,有万夫不当之勇!
比栗心说有此人足矣!
且说那浑单一催胯下马,晃动浑铁枪,直取薛仁贵,口中哇哇哇暴叫,“老匹夫!受死吧!”
薛仁贵开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浑单有点懵圈,随口答道,“二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