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建设 二(2 / 2)
其功率都是在50兆瓦左右的小型机组。
并且电站选址,基建工程初期,发电机组安装过程都动用了他的超能力,所以建造周期倒是非常短,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
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要建设区域供电中心,那么他之前建造的那种小型电厂就不合适了。
所以综合考虑,中型电厂(功率范围100mw-300mw)就比较合适。
此时国内从美国有引进一种300mw的机组,ge300mw机组。
王建昆抽空去了一趟国内的苏省,那个发电厂已经快建设完成,美国的工程师已经完成了机组安装工作,马上就要开始试运行了。
他去到那边之后,乔装打扮一番,潜入电厂,将整个电厂都投射到了脑海里。
另外在美国工程师的驻地,发现了相关的建筑图纸和安装测试工程规范。
他也全部复制了一遍。
然后回到曼德勒,开始指导第一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
1984年11月中旬。
曼德勒郊外,沿江的一个小山丘上。
大量的工人正挥汗如雨,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将电厂选址位置的表层浮土挖开运走。
这些动员前来工地的工人大部分是曼德勒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农民。
并且是以低龄和中老年人为主,青壮年比较少。
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到铁路工地去工作了,因为那里的工程工期会非常的长,工人加入后可以一直干很久,并且工资较一些零散工作高一些。
所以到这个临时工地做土方清理工作的人就只能是找这些劳动能力稍弱一些的农民了。
王建昆每隔两天就会抽点时间来这个工地上看看,指导指导这边的工程师,顺便也是从极耗费精力的超能力制造工作中走出来缓缓,放松放松大脑。
因为现在已经开始了大建设,很多东西之前没有想到,现在要大力的快速发展,一些瓶颈设备就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去临时制造了。
这个发电厂工地按道理用中小型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来修建应该是更快的。
但是电厂的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等都还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测试。
一些电厂施工人员和后续的运行维护人员都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
因为此时缅甸国内根本没有合适的技术工人,那些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大部分都有了去处,而且本身的学识已经固定,脑机芯片能提供的辅助对于新工作来说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有用。
所以他为了后续省事,就到缅北基地内制造一些新人类出来。
这些人制造出来后,就可以配合他一边将制造出来的设备进行测试,一边熟悉从国内复制过来的发电厂建设和维护技术。
此时是旱季,地里的活少数妇女就能做了,农村还是剩余了很多劳动力的。
因此这段时间正好也可以把土地平整工作交给那些农闲的人。
高亚钢铁城出品的钢制工具让这些农村来的工人爱不释手,管理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跟王建昆请示了一下,问能不能等工程结束,把这些钢制工具免费给这些前来务工的农民。
王建昆当然是赞同的。
这些工具其实成本是非常低的,高亚钢铁城用的铁矿是那种低品位的铁矿石,采用闪速炼铁法炼铁的效率又超级高。
这些初级碳钢制造的工具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准备的,就是不说,后面等工程完工时,也是会让这些工人带走的。
因为回收这些钢制工具的成本并不比直接用铁矿石冶炼低的,回收没有多大意义。
并且等到土建工程完工后,再来施工的就是一些机械设备了。
这些前来干活的农村人在听到工头说的会免费让他们每人都带走几样工具后,都欢呼起来。
然后干活的时候也更卖力了,但是对工具也更爱惜了。
就这样,经过2000多位农民工2个月左右的辛劳,这个中型发电厂的土方挖掘和平整工作完成了。
地面上,伊洛瓦底江从上游带来的泥土已经被挖走了,露出了地下坚固的岩层。
这时国内广省的那家合资工程机械厂制造的第一批工程机械也运到了仰光,然后从仰光换c-3000运输船沿着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运到了曼德勒。
经过1个多月培训的新人类工程建设人员开始稍显笨拙的将这些工程机械启动。
在发生了10多起轻微碰撞和2次较严重的倾覆事故后,这些新人类工程建设人员终于能熟练的掌握这些工程设备了。
在1985年1月1日元旦这天。
这处缅甸第一座中型发电厂开始了地基浇筑工作。
江面上,一艘艘c-800运输船运来的水泥,沙子,石子,经过传送带运到了建设在江边的搅拌站。
搅拌站里,6座高高的圆筒里,水泥,沙子,石子还有水,被新人类工程师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电机带动里面的搅拌机拼命搅拌,让几种物料混合均匀。
等到时间了,一辆辆中型水泥罐车倒车到这些搅拌站的出料口下方。
搅拌好的一方方混凝土稀里哗啦的流到这些水泥罐车的大罐子里。
装满的就赶紧开走,将位置留给下一辆。
就这样,一车车的混凝土被水泥罐车运到了发电厂的工地。
这里早已准好的3辆混凝土浇筑机对接上水泥罐车的出料口。
“准备浇筑,下面负责出口的请注意。”对讲机里,浇筑工作的负责人提醒下方的工人注意混凝土即将通过管道出来了。
“收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浇筑。”下方负责控制出料位置的组长用对讲机回复。
轰,混凝土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的在管道里上升,到达高点后又顺着管道下降,从出料口喷出。
下方负责控制出料的工人瞬间感受到喷头变沉重了很多,他们艰难的开始移动,将混凝土均匀的铺设到下方的钢筋笼里。
就这样,石子,水泥和沙子一船船的从各地运来,然后加水混合后被铺设到了发电厂的工地上。
整个浇筑过程持续不断,40多台工程机械,300多名新人类工程师参与,费了10多个,才将整个发电厂的地基铺设平整。
接下来就是等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的强度,然后就能开始地面建筑的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