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战争层级(2 / 2)
而马超等人则听的云里雾里,对此并不感兴趣。
司马懿本就没指望这四个政治不及格的武夫能派上什么用场,他只是想和张辽达成共识,同时取得张辽的尊重与认可而已。
张辽虽然是武将,但是政治智慧却并不低。
否则历史上也不会在生性多疑和排外的曹老板麾下能够隐隐成为外姓第一人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懿对张辽的评价很高,甚至还要在关羽和徐荣之上,认为其更有都督一方的能力。
当战争到了帝国这个层级,对于统帅的要求已经不一样了。
规模在百人以下的战争,统帅的武艺重要性更甚于统帅能力,只要能够一马当先的杀穿敌阵、打出士气,就能奠定胜局。
当战争的规模达到了千人、万人左右,个人的勇武作用就不再那么明显了,统帅指挥能力作用愈发凸显。
多数比的是谁能先发现对方的破绽,谁能更快的反应变阵,谁能发挥出优势兵力。
当战争的规模达到万人以上,考验的更多的是统帅的综合军事能力,比如组织能力、后勤能力、对军队的掌控能力等。
而当战争的规模达到这种帝国级别,考验的就不只是军事能力了,政治能力也要夹杂其中。
尤其是如今进攻方和敌人的组成都极为复杂的情况。
如何面对袁绍和曹操等人,如何扮演好自己在正常战争中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如何战后收尾……
这些,反而比战斗本身还要重要。
正是基于此考量,田泽才将张辽和司马懿派了过来,因为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在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上都不弱。
换做其他人,哪怕是关羽、张郃、徐晃,效果必然都不如张辽。
若是关羽领军,以其高傲的性格,多半是直接与袁绍等人不搭茬,自己干自己的事情。
若是张郃领军,恐怕就是打辅助、划水居多,主观能动性会差些,除非以自己为主导或者关系到自身的事宜。
若是徐晃领军,恐怕很难处理好和袁绍等人的关系,虽然不至于被排斥,但却融不进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辽比他们强,张辽也有自身的缺点,有时思虑过多、更喜好战术等,只是对于当下的战场而言,张辽更加合适。
两个聪明人自然无需多言,只是简单的交流,便达成了共识,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随后张辽切入正题说道:“对于此战,仲达你怎么看”
司马懿淡然道:“如果北匈奴没有什么过硬的底牌,我们必然会取胜。”
“四王的实力不容小觑,说句不该说的,如果他们能够如现在这般通力合作,再有贵霜一般的国力,只怕陛下也得头疼。”
张辽闻言,微微颔首。
这支大军的文武阵容搭配,就连他都有些肝颤。
吕布当先锋,公孙瓒打侧翼,袁绍稳固中军,曹操穿插策应。再加上那豪华无比的文武阵容。
就是把陛下麾下的众多文武都拉过来,同等军力下,恐怕也只能打个四六开。
更何况这些士卒可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即便在他眼中都堪称精锐。也不知是怎么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攒的这么多。
这群诸侯,果然没一个简单的,中原大战说是拼命,最后都留了一手。
张辽暗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