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各取所需(1 / 2)
汤潇逸想过搞卡车。
但卡车的生产工序和难度不是摩托车能比拟的。
别的不说,就生产那根传动轴和变速箱所需的成本,都比一辆摩托车贵了。
工时上更是如此。
而且一辆卡车动辄两三吨,需要消耗大量钢铁。
而就算汤潇逸能点亮技术,受限于材料和发动机,载货量也不过两三吨。
要是有列强,一流列强除沙俄外的那个工业规模当然可以搞。
但不是没有嘛,只有摩托车更实用,四辆摩托车也能拉着一个班走。
虽然载重低得多,但摩托车毛病更少,维修更方便,越野能力更强。
而且驾驶员培养上,摩托车驾驶员可比卡车驾驶员容易培养的多。
“陛下,大量生产的话,只需要150至180两银子一辆,贵在发动机和轮胎。”
“发动机需要精密加工,轮胎的加工难度也不低,而且还需要橡胶。”
“我们没有橡胶产地,所有橡胶都得进口。”
刘一鸣不得不佩服汤潇逸。
华夏没有橡胶产地,但兰芳产橡胶呀!
东南亚的橡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时候下手,刚刚好。
“有点贵了,产量呢?”
汤潇逸离开了摩托车,屁股有点疼。
虽然加上了悬挂,但效果也就那样,只是不至于把人震散罢了。
“现在开始生产的话,每个月能生产三十量,投资一百二十万两明年建厂后,能将年产量提升至六千至八千量。”
“制约产量的是发动机的生产速度,我们没有那么多熟练工人。”
“另外,如果要大规模生产,我们必须控制橡胶产地,才能保证轮胎安全。”
“江南厂和闵厂都已经试过了,即便我们改进了生产工艺,一条轮胎,在平整道路上最多能跑一千五百公里路。”
“在非平整道路或平缓山地,只剩下不到五百公里。”
“如果用于军事,时间紧迫,只能更换轮胎,就算搭配维修队,一辆车也至少要配四条备胎才行。”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橡胶是工业的粮食。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橡胶,没有橡胶密封圈,许多东西要么动不起来,要么动不了几下。
“正好这次和荷兰开战了,能拿到一块橡胶产地,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保证橡胶安全呢。”
汤潇逸笑了笑,当初说他不对那些人,以后还说的出来吗。
而且对华夏来说,橡胶可不止做轮胎,战舰也要用到。
一艘万吨战舰就需要用到十几吨乃至几十吨橡胶,这是刚需。
现在华夏海军规模不大,而且国际环境也不差,可以靠进口。
以后呢?
橡胶可不是用一次保终身,老化了就得换。
“是呀,就差石油了。”
刘一鸣点点头。
“陛下,英吉利大使窦纳乐预约了下午三点和您见面,这些还是不要让他看到的好。”
秘书一看时间都快一点了,赶紧提醒。
约定三点见面,可不代表人家三点才来。
总得前来等待一会儿,毕竟还有安全检查等流程要走。
也许一点半就会抵达,现在说不定已经出发了。
毕竟要是三点没到,就得等下次了。
摩托车虽然已经有了,但这个明显技术先进的多的东西,还是保密一点比较好。
“行吧,把东西都收一下,先去吃饭吧。”
汤潇逸拉着刘一鸣去吃饭,顺便商量了一下继续投资发动机、摩托车、拖拉机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