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长公子不如小卒(2 / 2)
他们整齐地排列在宫殿前,盔甲鲜明,气势如虹。
陆尘看着这些忠诚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他最可靠的后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坚定地跟随他。
“末将恭送君上!”章邯等人恭敬地拜别陆尘。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对陆尘的敬意和不舍。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咸阳秦王殿内,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扶苏站在大殿中央,他的声音激昂而坚定:“父王,大秦之所以能够强盛,在于商君变法,创造了大秦的军功制度。”
“而分封有功之臣,更是我大秦国本,因此,儿臣认为分封制乃是重中之重!”
“长公子之言臣附议!”
“分封制势在必行!”
“若天下不能分封天下,为大秦征战的将士们会做何感想!”
“请大王实行分封!”
随着扶苏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这些声音此起彼伏,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朝廷。
毕竟,分封制的执行不仅关系到这些公子们的切身利益,更涉及到满朝文武的荣华富贵。
如今的大秦已经一统天下,就如同昔日的周朝分封诸侯一样,天下诸侯皆对大秦俯首称臣。
而这些臣子们,作为大秦的臣子,自然也希望能够通过分封制度,成为一方封地的领主,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一方的权贵。
然而,就在这一片赞同声中,嬴政的脸色却变得异常难看,甚至可以说是铁青。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似乎在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愤怒。
这或许就是大秦军攻治的弊端所在。昔日商鞅变法,设立秦法,以赏罚分明的制度激励着秦军奋勇杀敌。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大秦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
这无疑给原本的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鞭策。
“此事无需再议!”嬴政的声音冰冷而威严,仿佛能穿透整个朝堂,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他的目光如寒星般扫视着群臣,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关于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等武安君回来后再行商议!”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群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然而,他们心中对于分封制的实施,大多数人还是充满了自信。
嬴政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陆尘身上,毕竟他可是大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如果能够顺利推行分封制,那么陆尘所获封的领地必然是最大的,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封为王。
从一个平民到掌控一国,这样的权力和地位,无疑是巨大的诱惑,相信没有人能够拒绝。
陆尘再怎么厉害,他终究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只要他和大秦的众多将领们回来,群臣们坚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支持分封制。
因为这对于有功之臣来说,无疑是最为有利的选择,尤其是像他们这些武将们,更是对分封制充满了期待。
“若是无事,便退朝吧!”嬴政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是那么的冷漠。
他的目光如刀,冷冷地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个人,似乎在警告着他们不要多嘴。
朝堂上的百官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最终都选择了沉默。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去触怒嬴政的龙颜。
就在嬴政已经站起身来,准备结束早朝的前一刻,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大殿外传了进来。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只见辛胜如疾风一般快步冲入殿内,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报,大王,武安君他们回来了!”
这一声呼喊,仿佛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嬴政原本已经迈出的脚步,也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硬生生地停了下来。
他的双眼猛地一亮,原本冷漠的面庞上,也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与此同时,满朝文武也纷纷回过神来,他们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种期盼的神情。
对于这些臣子们来说,陆尘的归来不仅仅意味着一位重要人物的回归,更意味着分封之事或许在今天就能有一个定论。
这可是他们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毕竟分封制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嬴政的心中同样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表面上仍旧维持着那份冷漠和威严。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用他那洪亮而威严的声音喊道:“快宣!”
“诺!”辛胜得到命令后,立刻转身退出大殿,亲自前往殿外去迎接陆尘等人。
秦王殿外,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陆尘身着一袭华丽的官袍,站在台阶之上,他的身后紧跟着五位上将军。
这六位将领虽然都身着同样的官袍,但他们身上的爵位标识却各不相同。
作为执掌天下兵马的陆尘,他身上的爵位标识更是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种足以让天下人都为之敬仰的荣耀。
这可是大秦爵位的巅峰啊!
自变法以来,还从未有人能达到如此高的爵位呢,而如今,终于有人登上了这大秦彻侯的宝座。
陆尘沉稳地迈开步伐,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他的身后紧跟着五个人,与他保持着一个脚步的距离,仿佛他就是他们的中心,他们的领袖。
陆尘,这位掌控着大秦兵权的人物,乃是大秦军中的最高统帅。
即便是上将军这样的高官,也只能恭恭敬敬地跟在他的身后。
这六个人缓缓走过所有敬禁军锐士,所到之处,士兵们都面露敬畏之色。
因为他们都知道,眼前的这六个人,每一位都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而为首的陆尘,更是地位尊崇,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终于,陆尘走到了大殿之前,他停下脚步,躬身一拜,朗声道:“臣陆尘拜见大王!”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紧接着,在陆尘身后的五位上将军也一同躬身一拜,齐声高呼:“臣等拜见大王!”
六个人的身影如同山岳一般,稳稳地矗立在朝堂之上,他们的出现,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宫殿瞬间弥漫起一股强烈的战场肃杀之气。
这股气势如此之强,以至于偌大的宫殿仿佛都无法容纳,仿佛有千军万马在他们身后奔腾咆哮。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股气势所震慑,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这六个人,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
这六个人,正是大秦军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他们的齐聚一堂,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落在陆尘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几个月来,朝堂上的琐事让他倍感烦忧,而陆尘坚毅的面容却如同一道清泉,让他的心情为之一爽。
“快快平身!”嬴政连忙开口,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恨不得立刻站起身来,亲自上前搀扶陆尘,以表达自己对他的重视和赞赏。
“谢大王!”陆尘等六人齐声应道,然后缓缓直起身子。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沓,显示出他们严谨的军纪和高超的素养。
嬴政看着陆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慨道:“定除灭齐,千古以来何人能有武安君这等战国之能?”
“莫说是千古了,恐怕未来也无人能够超过武安君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陆尘的赞美和钦佩,仿佛陆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陆尘听了嬴政的话,拱手作揖,神色平静地说道:“为大秦义不容辞!”他的声音不大,却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荡,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决心和信念。
即便立下了天大的功劳,陆尘也并未因此而变得傲慢或自满,他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显得异常平静。
在满朝文武的眼中,他仿佛完全没有将这所谓的大功放在心上,就如同这功劳与他毫无关系一般。
就在众人对陆尘的表现感到诧异之时,淳于越再次站了出来。
他挺直身子,高声启奏道:“启奏大王,如今武安君和上将军皆已凯旋归来,之前被搁置的分封制之议,是否应该继续进行呢?”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嬴政身上。
之前嬴政曾以陆尘尚未归来为由,暂时推脱了关于分封制的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