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 > 第421章 大鹰博物馆(二)

第421章 大鹰博物馆(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接往下,陈列了一件《敦煌经书》

在大鹰博物馆昏暗的展柜中,敦煌经书静静陈列。

泛黄的纸张,犹如历史长河中漂浮而来的古老扁舟,承载着千年前的文明印记。

经书的字迹,或刚劲有力,似能穿透岁月的迷雾,展现书写者的坚毅;或婉约细腻,宛如江南春雨,诉说着彼时的温柔与细腻。

那一笔一划,皆是古人智慧与心血的凝聚,在时光侵蚀下,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有些经书上还绘有精美的插画,色彩虽已斑驳,却难掩曾经的绚丽。

画中人物神态栩栩如生,或慈悲庄重的佛像,或虔诚合十的信徒,他们仿佛穿越千年岁月,在这一方天地间,向世人讲述着敦煌往昔的辉煌。

这些插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当时社会风貌、宗教信仰的生动写照。

然而,当目光触及这些敦煌经书,心中不免涌起复杂情绪。

它们本应在故土敦煌,在那片孕育它们的土地上安然绽放光芒。

如今却远渡重洋,静静躺在异国他乡的展柜里。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一段民族的伤痛记忆,无声地提醒着人们铭记过去,珍视文化传承。

通过这些文物,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华夏人,有多么无助,多么屈辱!!

接下来的,是今华夏汉族文明的伟大创作之一《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当它的书页缓缓展开,仿佛开启了一座浩瀚无垠的知识宝库。

泛黄的纸张上,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无数的文字,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

书中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个领域,犹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历史画卷。

那精美的插图,线条流畅,色彩古朴,生动地描绘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器物形制,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往昔的繁华盛景。

诗词歌赋在其间熠熠生辉,或婉约动人,或豪迈奔放,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情感与故事。

编撰《永乐大典》的过程,是无数文人墨客齐心协力的伟大壮举。

他们在岁月中埋头钻研,精心整理,将散落在各处的知识汇聚一堂。

这不仅是书籍的编纂,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

《永乐大典》,正本早没了,现存的嘉靖副本,据统计,满打满算就剩418册,国内只有224册。

大鹰博物馆倒好,大大方方承认有49册。

可1914年他们的年度报告里写着,收了鹰国外交官霍理思捐的172箱中文古籍,里头就有82册《永乐大典》。

这位霍理思先生,1900年八国联军那会儿,在使馆区“收购”了不少古籍。

《泰晤士报》1904年还嘚瑟,说霍理思手里有好多从没公开过的明代科技书籍。

这“收购”二字,用得真是微妙。

1932年,倭军打上海,鹰国军舰“紫石英号”也没闲着,从徐家汇藏书楼顺走了300箱古籍,当时的《申报》都登了。

这就好比趁火打劫,火是你放的,东西也是你拿的,这操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鹰博物馆一直嘴硬,说藏品都是“合法”的。

可1930年那个《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公约》白纸黑字写着,1900年后抢的、偷的文物,都得还回去。

大鹰博物馆那49册《永乐大典》,38册都是1900年后弄来的,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