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早朝结束(2 / 2)
楚凡接着说道:“既然大家对于我的决策再无疑虑,那么今天的早朝就到此结束。诸位大臣请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务必尽心尽力,切勿辜负朕对你们的期望。”
众臣听到楚凡的话后纷纷起身,恭敬地向楚凡行了一礼,随后有序地退出了昊天殿,各自回到自己的衙门准备为魏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陛下刚才下达的命令可是回到自己的岗位工作,如果谁这个时候私自回家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会被有心之人扣上一个抗住不尊的罪名,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官位和家族的声誉。
不要小看了这一小小的细节,有很多大人物往往就是在这微不足道的细节上栽了跟头,导致前程尽毁。因此每位大臣都格外谨慎都回到自己的衙门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因小失大,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当他们离开昊天殿的时刻,皇家政务处理处的王爷们以及丞相曹孟德和六部尚书都肩并肩地走在一起,他们一边走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当天早朝上发生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顶级权臣之间很难达到如此和谐共处的状态。毕竟如果朝堂上的权臣都和睦相处,那么皇帝就很可能会出现权力被架空的情况。所以很多国家的皇帝都会把权臣的死对头安排在相互制约的位置,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大臣所瓜分。
所以很多国家的权臣尽管他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忠诚臣子,但彼此之间根本不可能如此的和谐,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的纠葛和权力的争夺。
然而在魏国这种情况却并未出现。毕竟楚凡并不是一个害怕被架空皇权的皇帝,再说了皇家政务处理处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存在,里面的官员虽然是魏国的臣子,可是也是皇族当中的王爷。他们不可能让皇权旁落,因此在他们的调和下,权臣们不仅能和谐共处,还能共同为魏国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生态。
而且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与协作,楚凡已经成功地将这些权臣整合成了自己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因此即便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什么恩怨,现在也都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选择了放下以前的过节,齐心协力共同为魏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这种默契的形成正是一个帝王卓越政治智慧的体现。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曾经的纷争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家未来的共同期许与坚定信念。他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不会架空皇权,而且还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同心协力的推动魏国稳步前行。
当然至于楚凡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和谐局面的,其实都不重要了。不管陛下当初想的是什么,朝廷大臣和百姓只会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
而现在在魏国的朝廷大臣以及广大百姓眼中楚凡这个魏国的帝王就是这样一个擅长权力的平衡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治理者。
至于陛下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这难道还重要嘛?
他们更关心的是魏国在楚凡的治理下,如何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而后世的人在史书当中,也只会看到魏国在楚凡这个帝王的领导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