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653章 针对西突厥的战略部署(第一更)

第653章 针对西突厥的战略部署(第一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是!”李勣拱手,说道:“所以,臣以为,这一战不应当以灭杀贺鲁为主要目标,而是应该以雷霆之力,找到贺鲁手下的主力,彻底的击败和绞杀他们。”

“继续。”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分化西突厥东西两厢十姓部落,甚至可以许诺另选可汗,到时候,贺鲁手下必然纷纷背叛。”李勣眼神带出一丝狠辣。

西突厥分东西两厢十姓部落,东厢五咄陆部,驻牧在碎叶川以东;右厢五弩失毕部,驻牧于碎叶川以西。

因为东厢距离大唐较近,所以东厢五咄陆部受大唐的影响最深。

实际上阿史那贺鲁本身就是大唐推举出来的西突厥可汗。

所以,他在东厢五咄陆部的影响最深。

然而,不同于右厢五弩失毕部的坚定反唐,东厢五咄陆部不少人都是臣服大唐的。

或许因为贺鲁的一时兵锋而有所屈服,可一旦贺鲁兵败,五咄陆部必定率先背叛他。

至于右厢五弩失毕部,贺鲁一旦战败,他们对他也不会太好。

“最后便是第三步,追杀贺鲁。”李勣微微抬头,说道:“臣以为,到时候甚至都不用大军出动,只要陛下一纸诏书,整个西域都会联手去绞杀贺鲁,说不定就会有人亲手将贺鲁的人头献上。”

“便如此吧。”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

“喏!”李勣拱手,然后退下。

长孙无忌目光轻轻扫了李勣一眼,心中叹服,对于这种行军大战的布局,他是真的不如李勣。

……

“西边的战事就这么暂时定下。”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说道:“将士的封赏情况,推进的如何”

“陛下,诸州县已经回函,会确保将士军功所授土地足够。”李勣认真拱手,神色凝重,便是他也不知道这些回奏的公文里面,有多少是能够信的。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李勣隐晦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一句话也没说。

就像是根本没有察觉其中的风暴一样。

李勣顿时就明白,这件事情,长孙无忌是默许的。

不过想想也是,皇帝最后的手笔都落在了山东之地,长孙无忌会反对才怪。

尤其这一次大战归来,不少山东子弟都要封赏升官,山东之地自己腾出地方正好。

“还有!”李勣伸手将一本奏本地上,说道:“这是臣和赵国公,还有吏部,户部,兵部,核对过的五品以上封赏名单。”

五品以下的,也就不需要皇帝亲自过目了。

张阿难走下丹陛,从李勣手上接过奏本,然后送到了李承乾手上。

李承乾打开。

第一行是长孙无忌进位司徒,李勣进位司空,仍领尚书左右仆射事。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英国公的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安东道安抚使和菟州刺史的职位不必免去,先保留。”

“喏!”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拱手,这没有什么,不过是给李勣多发些俸禄而已。

李承乾继续往下。

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加授特进,授镇军大将军。

水军总管刘德敏授水师都督,加授冠军大将军。

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升左屯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府副都护,加授怀化大将军,武邑县公。

右领军卫中郎将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授龙门县男。

李承乾目光微微抬头,薛仁贵亲手斩杀了泉盖苏文,加上前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致仕,所以,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

奏本当中,接下来,薛万备,阿史那忠,薛万彻,高侃,李谨行等人都有封赏。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李承乾不满意的地方。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大战已了,褚卿这个礼部尚书就不必待在陈州了,回朝吧,至于陈州刺史,调太子少詹事宇文仲方,任陈州刺史,中书舍人刘仁轨升任太子少詹事,检校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安东都护府长史,菟州长史。”

“喏!”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拱手,但低头之间,两人神色惊骇异常。

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皇帝的意思是不裁撤了。

本来,李勣卸任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后,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就应该裁撤了,但是,皇帝明显是打算从刘仁轨这个行军长史,在李勣辞任之后,变相的统掌各路大军了。

虽然说军中还有苏定方,薛万彻,高侃和李谨行等实际统兵将领,但是他们都无权干涉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的事务。

而且谁也不会小看刘仁轨,他不仅是皇帝的中书舍人,如今更是东宫的太子少詹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仁轨是奔着宰相去的。

甚至他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宰相。

刘仁轨,加苏定方,加苏勖,安东道不会有一刻脱离皇帝掌握。

“还有,阎立本调任岐州刺史吧。”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给事中李义琰调任工部侍郎。”

“是!”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感到一阵沉重的压力袭来。

皇帝的亲信,越来越多的开始占据朝中高位了。

“还有太子舍人赵持满调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柳亨调任给事中。”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空出的太子舍人和侍御史,舅舅和英国公商议着来。”

“喏!”

“裴行俭调任左卫中郎将,韦待价调任右卫中郎将,至于王方翼和段宝玄,功劳不是太够,在朕身边多待一阵吧。”李承乾将最后的调整说完。

“臣等领旨。”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沉沉拱手。

……

九月初一,皇帝大朝。

李承乾头戴白玉冕旒,高坐太极殿丹陛之上。

长安城九品以上官员,从太极殿内,蔓延到远处的太极门边缘。

于志宁站在群臣左上,手捧圣旨,高声道:“惟永惟六年,岁次甲寅,九月甲戌,朔初一丙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命之选,当仁实难。

非夫文可经邦,不能安人和众;武可禁暴,罔以克敌成功。

允籍宏才,爰申锡命。

司空长孙无忌,河岳闲气,岩廊重宝,进司徒,领尚书左仆射。

英国公李勣,器量深识,宽而有谋,可司空,领尚书左仆射。

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加特进,授镇军大将军。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