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682章 若有人求到国公门下,国公能不理,

第682章 若有人求到国公门下,国公能不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是,冯家自从光禄少卿冯怦故世之后,后续便没什么人才了,只有冯元常,朕还能看的过眼,便让他任河南县令吧。”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光禄少卿冯怦也是苏淑母亲冯氏的堂兄弟,其他还有冯元常的父亲冯摁也都是冯氏的堂兄弟。

“这样不会对朝政有什么影响吗”苏淑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无妨。”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本身就是河南县令任期所到,所以朕才让吏部调冯元常任河南县令。恰好年底还有封禅之事,嵩山就在河南县境,恰好处理。”

“好!”苏淑点点头,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轻轻笑笑,无声的点头安慰。

张阿难站在一侧,平静的低头。

……

大明宫,紫宸殿。

长孙无忌在丹陛之下跽坐下来,然后才看向一旁的李勣道:“的确,这里是比两仪殿要凉快一些。”

李勣微微点头,看着内侍将凉茶放在眼前,然后才看向长孙无忌道:“再有一个月,陛下就要启程洛阳呢,褚尚书那边可曾安置妥当”

“一切按照封禅步奏而行。”长孙无忌刚要继续说什么,就看到李承乾从后殿走入,他立刻就要起身:“陛下!”

“不用多礼!”李承乾穿着石青色衮龙袍,从后殿而入,对着长孙无忌等人摆摆手,说道:“舅舅继续!”

长孙无忌拱手道:“洛阳那边诸般行事正常,便是陛下真的封禅,也没有什么不妥,不过一旦东岛的消息传来,封禅立刻就可暂停。”

李承乾微微点头,在丹陛上坐下,然后说道:“朕看,恐怕也不用等东岛的消息,今年这天气怕是就能让封禅停止。”

“今年天下虽然干旱,但还是没有到成灾的地步。”李勣在长孙无忌身后拱手,说道:“陛下多年来要求地方积水,如此之下,应对今年的干旱问题不大。”

“话不是这么说的。”李承乾微微摇头,看着眼前的整个紫宸殿,目光抬起,看向殿外的阳光,轻声道:“朝中的官员的品行朕是知道的,这么多年来,没有几个是品行差的,故意害民不会,但朕就怕他们懒。”

“陛下!”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抬头。

“要求地方积水,真的每个地方官都做到了吗,还有,到了今年,有没有被人提前将水引走,有没有将水灌溉到更多百姓家中的田地里面,这些才是最实际的。”李承乾面色稍微一沉,说道:“但凡有一个地方官有所懈怠,便会有数万百姓受灾。”

一旦缺粮,不是说粮价会上涨几成,而是粮价会上涨又有几成缺额的百姓饿死,这样粮价才会平稳下来。

“陛下,要么今秋还是派人天下巡查吧。”李勣抬头,看向李承乾道:“天下十道,每道选十个最困难的县,让御史台,大理石,刑部,门下省,派人去巡查。”

“还有吏部,吏部清吏司的人也需要天下去动动。”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和英国公,还有孙卿一起去安排人选吧,这件事情在十一月必须要有个定论。”

“臣领旨。”长孙无忌肃然拱手,低头之间,他的神色凝重,皇帝明显是打算做些什么,但他却有些琢磨不透。

“还有!”李承乾抬头,说道:“洛阳的事情,此次封禅必然难成,那么到时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因为东岛内战的缘故而使封禅难成,但不能用这个理由来交代天下。

到时,谁来上奏说朕不够资格也好,其他也罢。

这个人要找好。”

“臣明白。”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御史大夫如何”

“崔卿”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他的履历太浅,不过资格,还是让孙卿来吧,他是门下侍中,当年魏公上奏劝谏父皇停止封禅的时候,也是门下侍中,如今才有门下侍中劝止,父皇与朕父子相承,也算是一段佳话。”

“是!”长孙无忌眼神露出了沉思。

李勣在一旁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轻轻低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还有最后,总得有一样东西来交代跟着一起去洛阳的诸番国王和使者。

他们在长安等了一年,最后什么都没有,难免会让人怨言朕是在耍人,那时候是要出事的。”

“陛下所言有理。”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点头,面色凝重。

“舅舅,这件事情你好好的找人商量商量,找件事情出来,封禅不成,朕也能在洛阳有件事情,带着诸夷国王使者一起做。”李承乾微微摆手。

“臣领旨。”

……

丹凤门下,长孙无忌和李勣一起上马,缓缓的朝皇宫而去。

长孙无忌一直在想些什么,突然间他回神,看了四周一眼,然后微微摆摆手。

四周的无数侍卫,立刻朝四周散开。

李勣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平静的看向长孙无忌:“国公!”

“英国公。”长孙无忌转身,看着李勣问道:“陛下今日多番多言,某总觉得别有深意,但又有些琢磨不透。”

“国公说的是吏部清吏司的事情吧。”李勣轻叹一声,缓缓的催马上前,说道:“吏部清吏司,地方功曹;刑部和大理寺,地方司马和法曹;门下省和御史台,地方录事,陛下此次的目的,是要让三股力量合而为一。”

长孙无忌的缰绳不由得一紧。

李勣看了他一眼,说道:“陛下是要用孙伏伽,来统管天下监察事。”

“所以,陛下才让孙伏伽效仿魏征阻止他封禅。”长孙无忌现在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李勣点点头,认真的说道:“国公,年底必有大事,所以,若是有人求到国公门下,国公能不理,便不理吧。”

长孙无忌一愣,彻底的停下了马匹。

李勣则是缓缓而去。

长孙无忌看着李勣远去的背影,脸上一阵苦涩。

……

七月二十九,皇后于大明宫蓬莱殿诞下公主。

皇帝欣喜万分,赐名曰:永乐公主。

小名:福宁儿。

八月初九,皇帝启程,东巡洛阳,封禅嵩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