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687章 长孙无忌:陛下,臣请致仕(第一更

第687章 长孙无忌:陛下,臣请致仕(第一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687章长孙无忌:陛下,臣请致仕(第一更)

贞观殿中。

火炉闪烁着微光。

李承乾走到御榻上坐下,微微抬手。

张阿难和徐安立刻端着两杯热茶,分别送到了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的桌几前。

“这里面放了些蜂蜜,冬天饮多有益身体。”李承乾喝了一小口,然后才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回去时,不妨多带上一些,这些都是洛阳本地的蜂蜜,长安一般见不着。”

“谢陛下!”长孙无忌微微躬身。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莒国公不容易,再有几天,新年大朝之后,他就要致仕了,临了还要做这等事情。”

长孙无忌抬头,沉吟着说道:“刘洎当年毕竟是文坛大家,颇为有些影响,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依旧人心不忘,说明还是有不少人,对他的死,还是感到很惋惜的。”

“那件事是父皇做的定论,舅舅,我们就没必要再推翻了。”李承乾面色平常摆摆手,这件事情他不想再议论了。

刘弘业说到底,还是为了他自己,还有家族后人,没有多少真正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

“是!”长孙无忌肃然躬身。

“莒国公要致仕了,他一致仕,中书省就只剩下于师一个人了。”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中书省事务繁杂,所以,舅舅,朕需要找个人选,替于师还分担中书省的政务。”

“不知道陛下想用谁做中书令”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抬头。

“广州都督杜正伦。”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他是多年老臣了,在外的时间够久了,调回来任中书令,在资历上是足够了……至于功劳,这些年东岛战事,广州的粮草提供从来没有迁延过,这本身便是难得的功劳。”

不是阎立德,长孙无忌心中有些惊讶。

眉头微微皱皱,长孙无忌小心的拱手道:“陛下,杜正伦虽然资历和功劳都足够,但先帝当年曾有言,杜正伦性情可能有些偏激,若是这些年他没有改的话……”

“他不会改的,人上了年纪,就越发不会认错了。”李承乾微微摇头,然后平静的说道:“不过舅舅,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可能就需要这么一个人,商君变法,虽然结局不美,但过程却是值得让人学习的。”

长孙无忌瞳孔顿时忍不住的放大。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商鞅变法,虽然变法成功了,但商鞅却死了。

或者说,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利用商鞅完成了商鞅变法,最后又将商鞅抛出去,用来平息受损贵族群体的愤怒。

在这些贵族的愤怒稍微降下去一些之后,他们又强硬的将商鞅的变法保留了下来。

皇帝这是要用杜正伦来做某些必然会得罪大量世家大族的事情。

但最后,以杜正伦的性子,他必然会在一些事情上做的过激,最后被皇帝作为棋子抛弃。

长孙无忌一时间,心中有些自嘲。

皇帝如此,他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长孙无忌微微低头,然后问道:“陛下,广州都督执掌南疆,陛下下一步打算让何人任广州都督”

李承乾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无声的叹了口气,说道:“褚卿吧,他已经六十了,做上两任广州都督,便该致仕了。”

刘弘业的事情出来,即便是李承乾强力压下,但也必然在朝中之中引起舆论。

刘洎的事情,他的死多少有些冤。

尤其是在文人之间,明面上碍于先帝不会多说什么,但私底下,还是会抱怨几句的。

但最后,一切的不满都会积累在褚遂良的身上。

风评不好,对礼部尚书,是很要命的。

“广州太远了,还是荆州吧,荆州大都督做上五年,便可以致仕了。”长孙无忌神色平静的看着前方。

李承乾有些惊讶,但还是点点头道:“好,许叔牙在荆州也十年了,也该动动了。”

“多谢陛下。”长孙无忌侧身,认真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礼部尚书空缺出来,就让宗正寺卿李百药接任吧,到时候,便让表兄从秘书监调任宗正寺卿吧,时间算算也差不多了。”

“那臣也该致仕了!”长孙无忌神色肃然的抬头。

“舅舅说的哪里话,外甥还需要舅舅多主持几年政事堂呢!”李承乾神色温和的摇摇头,然后诚恳的说道:“明年又是科举大年,又要殿试,外甥看,这一次便由舅舅主持科举吧,等到三月初,朕再回朝,举行殿试。”

长孙无忌有些诧异的抬头,随即拱手道:“多谢陛下!”

李承乾笑笑,说道:“天下艰难,只有一切清顺,才能持续下去,当然,也需要舅舅坐镇源头。”

“谢陛下!”长孙无忌笑着躬身。

……

天津桥东,尚善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