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匠作新成君来探(1 / 2)
几日后,晁雄征正在书房中编撰《大梁字典》,窗外阳光正好,鸟鸣啾啾,一派祥和景象。
他正凝神思考着“鼎”字的释义,一名侍卫匆匆来报:“启禀太子殿下,匠作院凌大人派人传信,说火药运输问题已经解决,请殿下前往视察。”
晁雄征闻言,笔尖一顿,这火药运输难题困扰了他许久,如今终于得以解决,他心中自然欣喜。
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吩咐道:“备马,去匠作院!”
不多时,晁雄征便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策马来到了匠作院。
匠作院占地广阔,院内工匠来往穿梭,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火药局设在匠作院深处,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设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晁雄征在亲兵的开路下,径直来到火药局。
凌振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晁雄征到来,连忙上前行礼:“恭迎太子殿下!”
“凌大人免礼,”晁雄征快步上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听闻火药运输问题已经解决,可是真的?”
凌振面露喜色,从袖中掏出一个布袋,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里面乌黑发亮的颗粒状物体。
“殿下请看,这就是改进后的火药。”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火药递给晁雄征。
晁雄征接过布袋,仔细端详着这些颗粒状的火药,一股淡淡的硫磺味扑鼻而来。
他问道:“这与之前的火药有何不同?”
“回禀殿下,之前的火药是粉末状,运输过程中容易分层,影响威力。如今我们将火药制成颗粒状,不仅解决了分层的问题,而且威力丝毫未减。今日上午,我们已在城外试验过,效果极佳!”凌振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哦?竟有此事?”晁雄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快与我细说一番!”
凌振略作沉吟,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殿下,这改进火药之法,说来也并非臣一人之功。起初,臣等也是一筹莫展,粉末状火药的特性难以改变。后来,局里一位名叫李明的匠人,偶然间看到孩童们玩泥巴,将泥巴捏成团,不易散开,这才给了我们灵感。”
“哦?”晁雄征来了兴致,目光灼灼地盯着凌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明提出,可否将火药也制成颗粒状,以增加其稳定性。臣听后大喜,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试验。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发现,将火药与少量糯米浆混合,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便可制成坚硬的颗粒。如此一来,火药便不再容易分层,运输也方便了许多。”凌振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殚精竭虑的日子。
晁雄征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他拿起一颗火药颗粒,放在手中仔细摩挲,感受着其坚实的质感。
“好!好!真是巧妙!此法大善!解决了火药运输的大难题,功莫大焉!”他兴奋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喜悦。
“凌大人,此事你功不可没,当赏!”晁雄征目光扫过在场的工匠,朗声道:“所有参与火药改进之人,皆有重赏!每人赏银十两,绸缎两匹!”
工匠们闻言,顿时欢呼雀跃,纷纷跪倒在地,高呼:“谢太子殿下!谢太子殿下!”
晁雄征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随后转头对凌振说道:“凌大人,这火药局的成果令人惊喜。对了,朕记得匠作院里还有一个枪炮局,不知现在情况如何?”
凌振连忙答道:“回殿下,枪炮局由汤隆负责,一直在研制火枪火炮。只是火枪火炮的制造难度极高,进展相对缓慢。”
“哦?是吗?”晁雄征略微沉吟,走,凌大人,你带路。”
凌振连忙应是,在前方引路,带着晁雄征一行人朝着枪炮局走去。
一路上,晁雄征心中充满了期待。
火药问题既已解决,接下来便是火器的发展了。
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梁的军队定能装备上精良的火器,所向披靡!
两人穿过几个院落,终于来到了枪炮局。
与火药局的戒备森严不同,枪炮局显得有些冷清,只有零星几个工匠在忙碌着。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快步迎了上来,抱拳行礼道:“枪炮局汤隆,见过太子殿下!”汤隆的声音洪亮,如同铁锤敲击在铁砧上,带着一股子干脆劲儿。
晁雄征上下打量着他,只见此人虎背熊腰,皮肤黝黑,双目炯炯有神,浑身散发着一股粗犷的气息,一看就是个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汉子。
“汤局长不必多礼。”晁雄征摆了摆手,目光扫视着略显冷清的枪炮局,问道:“听凌大人说,你们一直在研制火枪火炮,不知进展如何?”
汤隆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语气也变得高昂起来:“回禀殿下,我等日夜赶工,虽说制造难度极大,但已有些想法。近日正在打造零件,进行验证!”
晁雄征闻言,他本以为枪炮局的进展会十分缓慢,没想到竟已到了打造零件验证的地步,这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哦?竟有此事?快带朕去看看!”
汤隆连忙应是,带着晁雄征一行人来到一处工棚。
工棚内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一些工匠正围着一个类似炮管的物体敲敲打打。
“殿下请看,这就是我们正在试制的火枪。”汤隆指着那个炮管状的物体说道,“这只是一个雏形,但基本构造已经完成。我们还在不断改进,力求使其更加精准,威力更大。”
晁雄征走上前去,仔细观察着那个所谓的火枪。
它比自己想象的要粗糙许多,但却也隐隐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
“这火枪的试验,可要小心谨慎才是。”晁雄征嘱咐道,他可不想看到有人因为火枪试验而无辜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