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冲刺(2 / 2)
9月1日,华夏官方突然发布了一份《3G产业自主发展纲要》。
这份纲跟之前几份跟3G产业有关的文件一样,强调了发展3G产业的重要性,但不同的是,这份纲要还提到了发展自主3G产业的急迫性。
首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线:要在2005年年内,完成主要城市的3G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05年内发放3G牌照。
同时,针对自主3G产业的建设,首次设置了科研大基金,将投入10亿软妹币。
对于2004年的华夏来说,能够给一个产业直接投10亿,已经是非常大手笔的行为了。
而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发出这样一份纲要,之所以会成立这个科研大基金,其背后,就是因为星辰集团成功研制的光刻机了。
何成虽然一再强调光刻机的保密性,但肯定也有不需要保密的对象,其中就包括大领导们。
何成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还要让他们深刻的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
为此,何成直接把20年后的世界以规划的形式描述了出来,然后通过这个描述,让大领导们意识到先进光刻机能够带来的,是芯片性能和芯片制程的爆发。
如果再能结合先进通信设备以及移动端设备的突破,那么后续通过这些技术滋养出来的,可不仅仅只是几个强大的科技企业。
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强大的军事能力。
2004年这会儿,很多人都在探讨下一个军事化力量的革命会是什么,不少人的观点都是无人化。
可从2004年的视角来看,无人化的难度太大,更缺乏一个足够明确的发展路劲。
因此,何成给到了领导们这样一个相对明确的发展路劲,并且告诉他们,我们解决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置条件,移动端系统开发能力和先进光刻机。
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信实力。
何成这番分析一出,领导们自然是不可能淡定了,直接就在9月1号这天发布了这份《3G产业自主发展纲要》。
要求上下一心,赶紧把华夏的3G产业搞起来。
而在纲要出来后的第二天,星辰集团携手华为,华兴,大唐三家公司,在华夏成立了3G产业联盟。
这一3G产业联盟有点类似于华夏软件联盟。
面对上边明确且急切的要求,对于国内的通信企业来说,从最直接的市场体量来看,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市场体量大了,需求大了,自己的机会也就多了。
可问题是对于现在的华夏通信企业来说,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其实还不好说。
因为2004年这会儿,国内通信企业想要跟海外企业竞争,整体实力还差点意思,这是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
就比如国内通信企业的设备,不管是稳定性还是可靠性,都不如海外的老牌通信企业,当年奥运会之所以大量采购海外的通信设备,也是同样的原因。
而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现在奉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公平竞争原则,如果国内企业的产品实力不行,那就是会选择海外企业。
所以面对上边的急切要求,国内的通信企业决定以产业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从而尽快加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在跟海外通信企业的竞争中,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就这样,2004年的9月,被媒体称作华夏自主3G产业的重要里程碑。
大家开始牟足了劲,向华夏自主3G产业的搭建发起了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