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什么叫黑科技改造狂魔啊 > 第356章 万吨洒水飞机和冷冻射线,让灾害不再泛滥!

第356章 万吨洒水飞机和冷冻射线,让灾害不再泛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灭点小火简单,成势大火完全杯水车薪。

现在不同。

东方已经掌握几千吨级别的地月往返飞船的建设技术。

这种地月往返飞船因为为了乘客安全,总重量极高,内部也建设得非常奢华。

洒水飞机不需要这样子的功能,只需要调整,采用高强度轻便材料,把它们变成单纯的救火洒水跟农用飞船就行。

陈牧让小锤简单设计了一下。

很快,就有一个压缩生产成本的洒水飞船出现。

看着眼前有效载荷1200吨,总重量达到1650吨的飞船,陈牧眉头皱起:“不行,其他的都还好,但制造成本太高了,居然要十多个亿!”

“直接把超声速飞行模块改造一下,变成更具性价比的传统结构。降低制作成本。”

在陈牧的设想中,建造一次收集上千吨,或者上万吨的飞机即可。

这样的飞机基本能制作出一些降雨带了。

这种方案简单粗暴且非常高效。

小锤又进行了多番优化和成本降低。几天后,一款可以容纳千吨级水源,肚子超级胖,最高飞行速度只能达到750公里的洒水飞机设计了出来。

为了尽可能压缩生产和后期使用成本,飞机设计得很保守。

它采用优化后的古老双层机翼布局。

飞机的高科技只有机体材料、洒水飞机的核聚变发动机、海水淡化装置相应的智能飞控系统。

除驾驶舱制作核聚变发动机成本最高,其他机体成本并不高,都是成熟材料。

一个可以容纳千吨水源的飞机造价不超过1.2亿。

因为水的密度很小,设计飞机舱室长度就长三百多米。

它的肚子显得特别臃肿,看上去像是个拥有小翅膀的大胖子。

这种千吨级别的洒水飞机飞行一次,可以制作出一条长一公里,宽五十米的水防御带。

一次飞行成本不超过5000元。

大概需要15架洒水飞机,就可以辐射周边200公里内的火源问题。

草原、山火等高发地带,大概需要1500架洒水飞机,基本就能做到完全覆盖。

陈牧可不会止步于千吨洒水飞机,千吨级别洒水飞机造价便宜,但是这玩意面对大范围山火的时候捉襟见肘。

相比于传统机械动力发动机,核聚变作为能源的飞机除刚开始建造成本偏高,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极低。头五年的维护费不超过500万。

这样的千吨级别的洒水飞机不仅可以用来山林救火,还可以用来给干旱地区进行农业园林灌溉,在一些高温干旱的地方洒水降温,防止火灾出现。

更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或者人工拦截雨水在洪涝地带肆虐。

搞定了这个洒水飞机,陈牧拨通了生产倾旋翼飞机的生产线,让他们试生产一架测试一番。

“陈总,你这个设计简直绝了,如此高载荷的洒水飞机用途太广泛了。我们最近正想着如何把水源运往咱们的西部呢。”

“运输到西部?是绿色星球计划吗?”

“对的,上面一直在加强对西部开发,咱们公司承担的超高吸收盐碱植物虽然改善了很多盐碱地,但是水源问题一直是个大麻烦……”

听着那边的讲述,陈牧笑了。

没想到自己只是为了防火救灾的一款飞机居然还有如此多的能力。

西部问题一直挺大的。

那边属于高海拔地区,从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区吹来的暖流被几条山脉阻隔,导致几百万平方公里是戈壁的沙漠地带。

如果能够将水源调运到西部,可以让那里变成绿洲。

核聚变能源又特别廉价,搞空中版南水西调比较离谱!

但至少能让因水源无法跟上的沙漠地区获得更高的降水,加速绿色沙漠计划的进行。

只要那边的绿色植物多了,未来再搞一些先进的技术,不愁把西部变成塞外江南。

所以陈牧又设计出5000吨和2万吨级别的洒水飞机。

到了这个规模,这些洒水飞机都快能叫做飞船了。他们每次行动都需要庞大无比的海岸线。

洒水飞机的体型庞大翼展都是两公里起步,还好核动力发动机足够给力。可以让飞机获得更快的爬升速度

不过现阶段机场规格不行,需要建设可以容纳庞大洒水飞机停靠的机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牧还把飞机设计成了可以在野外环境降落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少它的落地程度。

如此高的载荷,甚至还可以大范围地调整暴雨侵害。

众所周知,下雨是因为高空的冷热空气云团对流凝结造成的。

如果发现某些地区雨水快要超出承载极限,附近大量云团出现。

一次性可以运水万吨级别的空中洒水平台,完全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提前阻拦快要在洪涝地区降落的云团。

当然,也可以提前让云团的雨水降落到大海中,或者降落在降雨量稀少的地方。

除了这个,还有一些比较更省事,但科技难度更高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冷冻射线。

这种直接从微观物理方面隔绝能量传播的方式可以任意地调控雨水跟火焰的。

但这个解决方案需要解决不少的物理问题和工业制造问题。

但这玩意太过高端,制作出来市场不大,且会被东方强制管控。

相比之下,千吨级别的空中洒水飞机和更高的洒水平台无疑更加适合救灾和农业应用。

东方是农业强国,即便科学发展到了如今的地步,种田的天赋一直未曾忘记。

从地球家园普及大厦式的蔬果粮食种植技术,到太空和月球各类农作物的种植。

东方从未停止对农业科技的探索。

几千年过去了,东方知道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

只有吃饱喝足才能追求更多的精神跟物质享受,连吃饱肚子都做不到,别说发展科技跟其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