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医疗保障构建与金融监管强化(2 / 2)
要是国内新闻媒体知道了这个事,肯定会疯狂报道,这可是极具爆炸性的新闻。
“还有跑到殡仪馆去闹的情况,这又算什么?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我把统计局收集的数据报告给白宫的话,你们都得完蛋。”杜鲁门的语气不容置疑。
“……!!!”老板们脸色煞白,无言以对。
“我还没把这些报告给白宫,但如果你们不配合,我也没办法。既然有这么多问题,我凭什么坐视不管?”杜鲁门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但话说回来,反过来说,杜鲁门坐视不管也是有原因的,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老板们听出了话外之音,眼睛亮了起来。
然而……不好意思,你们想错方向了。
“杜鲁门部长。”一位老板小心翼翼地开口。
“嗯。”
“我们该怎么做?”商业保险公司的老板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杜鲁门靠在椅背上,环视了一圈会议室,歪着头,“这次政府要推进一个项目。”
“项目?”老板们疑惑地问道。
“是的。即便要推行国民医疗保险,也需要相关人力和机构,不是吗?”杜鲁门的话让老板们身体一震,肩膀颤抖起来,他们终于明白了。
今天召集这个会议,既不是给他们机会,也不是给他们出路。
他们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杜鲁门向前探身,“政府打算选定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保险公司,将其国有化。”杜鲁门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顺便说一下,几天前被公开拆解的美国最大保险公司,在破产清算后,各业务部门已被联邦政府基金全部收购合并。”
“……这……这太过分了。”一位老板忍不住说道。
“各位。”杜鲁门猛地用手掌猛拍桌子,“砰”的一声巨响,被吓得一哆嗦的老板们,惊恐地看着他。
一旦罗斯福政府正式成立调查委员会,将某保险公司认定为经营不善,金融机构的制裁就会让这家保险公司破产。
“几年前我就明确警告过保险公司。”
杜鲁门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很久以前杜鲁门就发过公文提醒,事到如今,就算他们摆出一副委屈的表情,杜鲁门也不会同情。
很抱歉,现在美国的国力还不至于因为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破产就陷入恐慌。
“大型保险公司的业绩报告,很快就会以调查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从现在开始,你们最好老实交代。”
杜鲁门目光如电,扫视着众人,最先倒闭的会是那些经营最差的企业,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会尽最大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政府打算将这些保险公司全部国有化,以此构建全国性的国民医疗保险体系。”
杜鲁门郑重宣布,结构调整的时刻已经到来,为了美国以及全球健康的金融体系,在毒瘤发展成癌症之前,政府主导的“手术”时间已经来临。
“你们也别想有免费午餐了。”
杜鲁门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他早就把这些商业保险公司的老板们看透了。
罗斯福这头“大熊”,作为威慑对手的存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大棒”了。
很快,《华盛顿邮报》再次刊发相关报道:
>[商业保险特别调查委员会成立。在白宫的强力推动下,对商业保险公司实施制裁。首个议题就是联合哄抬价格的争议。]
>[本次调查委员会成员多为法官出身,还有商务部企业局出身以及纽约南区检察官出身的人员。]
>[“死神”们的集会。]
>[金融特别调查精英们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极具权威。]
>[专家们都为之咋舌。]
>[调查委员会成立仅10天,就如准备好了一般,公布了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名单,并正式发布首批需进行经营改善的企业名单。]
白宫挥动了一次“大棒”,这是带有浓厚罗斯福意愿的“大棒”,但对杜鲁门来说也至关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曾在华尔街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明白,没有监管的繁荣必然会催生泡沫,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健康。
“金融体系的不健康在繁荣时期往往不容易显现。”白宫里,杜鲁门正与罗斯福单独交谈,“因为丰厚的收益可以支撑起那些摇摇欲坠的‘柱子’。若不是您,恐怕没有哪位总统会进行监管。”
“确实如此。”罗斯福微微点头,他现在需要的是巩固自己的政绩,他不再仅仅以政治家的身份看待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
史无前例的高支持率,让总统的地位更加稳固,因为总统背后站着全体国民。
“但这种不健康状态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就拿英国的担保债务凭证(cdo)来说,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进行监管,美国也会遭遇那场经济危机。”杜鲁门神情严肃地说道。
“……那可太可怕了。”
罗斯福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那场危机几乎让英国元气大伤,虽然世界大战的影响巨大,但cdo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因为这场危机,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体系分崩离析。
“美国南北战争才过去不久,难道又要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吗?还有最近经历的信托危机,也是信托公司毫无节制的投机行为导致的体系不健康,从而引发了危机。”杜鲁门继续说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更确定了。”罗斯福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你是想借这次机会,清除金融体系中的不健康因素,让华尔街再次实现飞跃,对吧?”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杜鲁门抿紧嘴唇,微微皱眉。
罗斯福像发现了有趣的事情一样,露出笑容,“你不会无缘无故攻击金融界人士,这样做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贸然把保险公司都搞垮,只会在金融界树敌无数。”
“确实如此。”杜鲁门承认道。
“我了解你,你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我大概猜到你在谋划什么了。”罗斯福露出狡黠的笑容,“你在关注全球金融市场。”
“是吗?”杜鲁门反问道。
“别装了。和你一起研究金融市场,我的见识也增长了不少。”罗斯福自信地开口,“你是不是想借这次机会,让美国金融机构强身健体,然后以这种稳定性为武器,对海外银行制定严格标准,掌控他们的命脉?”
掌控国际银行市场,制定严格标准并实施统治,就像国际清算银行(bIS)通过《巴塞尔协议I》,限制了处于泡沫经济中的倭国银行一样,要求银行持有8%的存款准备金,从结果来看,这给当时的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你是想借此完善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罗斯福一针见血地指出。
杜鲁门也露出狡黠的笑容,到底会怎样呢?
有一点可以确定,此时的世界还没有国际清算银行,它是为了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而设立的银行,之后,它成为全球金融网络的核心支柱之一。
“如果总统您这么认为,那或许就是这样吧。”杜鲁门笑着回应道。
“以建立健康金融体系为名,这个理由很不错。”罗斯福赞许地说道。
国际清算银行(bIS),罗斯福说得没错,它确实是完善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而杜鲁门正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在医疗与金融领域掀起的这场变革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