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现在就开始准备!(1 / 2)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年轻的大臣支持出兵,他们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对,出兵!给朝鲜一个教训!”
而一些年长的大臣则担心战争的后果,主张谨慎行事,他们皱着眉头,摇头说道:“不可鲁莽行事,战争的危害太大了。”
朱允熥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深知出兵朝鲜并非小事,一旦开战,就没有回头路。但朝鲜的拒绝和挑衅,又让他咽不下这口气。
他缓缓走到宫殿中央,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
“朕也明白战争的危害,但朝鲜如此不识大体,若不采取行动,朕难以向天下交代。朕若退缩,不仅会让朝鲜更加嚣张,也会让周边国家轻视我大明。”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朕决定,先按照杨士奇所说,加强边境防御,派遣细作了解朝鲜情况。同时,让兵部做好出兵的准备,调配粮草、武器,训练士兵。”
“若朝鲜依旧执迷不悟,朕必将出兵,收复朝鲜半岛,让他们知道冒犯我大明的后果。”
大臣们纷纷跪地说道:“陛下英明!”
商议结束后,大臣们各自回去执行任务。杨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为可能的战争做好后勤保障。他来到兵部,与官员们详细商讨粮草的储备和运输问题。
他皱着眉头,仔细查看地图,说道:“朝鲜地势复杂,运输粮草不易,我们要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
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会全力以赴。
杨士奇则着手安排细作潜入朝鲜。
他找来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严肃地说道:“此次任务至关重要,你们要想尽办法了解朝鲜的军事部署、将领情况以及百姓的态度。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暴露身份。”
情报人员们领命而去,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杨荣协助朱允熥制定战略计划。他们在书房中,对着地图反复研究,杨荣说道。
“陛下,若出兵,我们可以先派海军封锁朝鲜的海岸线,切断他们的海上补给。然后陆军分两路进攻,一路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另一路从侧面迂回包抄。”
朱允熥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此计甚好,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印度那片广袤而炽热的大地上,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扬起的沙尘弥漫在空气中,使得视野变得模糊不清。
朱柏和沐春站在一处视野极佳的高地上,他们的身影在风沙中显得格外坚毅。
朱柏身着一身黑色的铠甲,铠甲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皱着眉头,眼神坚定而锐利,紧紧地盯着远方那座坚固的关口。
这座关口是进入印度内陆的重要屏障,地势险要,两侧是陡峭的山峰,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易守难攻。
“沐将军,此关乃我军前进之阻碍,必须拿下。”朱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沐春同样身着戎装,他微微点头,目光在关口周围逡巡,思索着对策:“朱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此关地势险要,敌军必定重兵把守,我们需制定周密的战术。”
两人俯下身,仔细研究着摊开在地上的地图。朱柏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关键位置,分析道。
“敌军在关口设有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正面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我们可以采用分兵合击的战术,我率领火枪队从正面进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你则带领火炮队和骑兵从侧面迂回,寻找机会突破敌军防线。”
沐春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赞同:“此计甚好。我会带领部队沿着这条隐蔽的山路迂回至敌军侧翼,待你正面开火吸引敌军后,我便下令火炮队轰击,为骑兵冲锋创造条件。”
随着一声令下,朱柏带领着火枪队迅速向前推进。
士兵们步伐整齐,手中的火枪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他们一边前进,一边高呼口号,士气高昂。
烈日下,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无畏。
当接近关口时,敌军发现了他们的行动,顿时箭如雨下。
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黑色的雨点般从城墙上倾泻而下,在半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
朱柏大声喊道:“盾牌手在前,火枪手上前射击!”
盾牌手们迅速组成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们将盾牌高高举起,紧密相连,挡住了敌军的箭矢。
箭矢纷纷撞击在盾牌上,发出“砰砰”的声响。
火枪队则趁机上前,他们单膝跪地,将火枪架在盾牌的边缘,瞄准敌军,扣动扳机。“砰砰”的枪声在战场上回荡,硝烟弥漫开来。
一颗颗子弹呼啸着飞向敌军,敌军纷纷倒地,发出痛苦的惨叫。然而,敌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凭借着关口的坚固工事,顽强抵抗。
他们用投石机和弩炮向朱柏的部队发射石块和弩箭,巨大的石块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地面,溅起阵阵尘土;锋利的弩箭则如毒蛇般射向士兵们,给朱柏的部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一名年轻的士兵被一块石块击中,摔倒在地。他痛苦地呻吟着,鲜血从伤口处不断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