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摆什么臭架子(1 / 2)
女人们在家里做饭,男人们在院里抽烟聊天。
锯木头劈柴,做些体力活。
中午又叫来了老支书,大伙围坐在炕上,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田二妮跟山西来的,这几天也适应了当地生活,吃饭的时候先喝几口醋。
“还是吃肉香,要是再来一块黄糕,那就更好了。”
众人一脸不解,头回听到这两个字,不知道话里说的是啥。
“黄糕是个啥?”
“是蒸高梁面吧?”
“净扒瞎,高粱面是白的,又不是黄的。”
几人猜了半天,也不知道说的是啥。
林北有那么几分印象,前世山西的朋友结婚,开车去吃过酒席。
当地有道主食叫做油炸糕,外边炸的金黄酥脆,里边包豆沙或者是蔬菜土豆丝。
由于头回吃,搁嘴里越嚼越黏糊,到最后都咽不下去。
“舅奶你说的是粟子对吗?”
田二妮连连点头,总算是遇见个能说明白的。
“对对,就是粟子。”
去到陌生的地方生活,都会怀念家乡的味道,年纪越大越是如此。
东北这边种水稻、苞米、高粱。
粟子这样的农作物,因为耐旱性强,是黄土坡上的特产。
意念进入系统商城,前阵子随着等级提升,又新增了许多作物种子。
谷子、高粱、大豆…
其中还真有粟子。
接着他手从兜里,掏出一把种子。
“这…这是黄米!”
田二妮一愣,她也只是随口说说,想不到林北真的有。
这两个字,瞬间让林北想起来,那位山西朋友经常挂嘴边的话。
量黄米…本地人才能听得懂啥意思。
“等开春的时候,我收拾块地种上半亩,到时候舅奶就能吃上了。”
“还是外甥能耐大,不像你那大舅,啥也兰不成!”
听着这些方言,林北都得挠头皮。
怪不得要提倡说普通话,光是一个市里就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方言。
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饭还得是大伙凑一起热闹。
下午三点半,一辆黑色羚羊道奇,驶入了老金沟。
能在这个年代开上小轿车,比后世开什么劳斯莱斯还要稀有。
大街上有几个老年人,正在晒太阳唠嗑,瞅见小轿车进了村,去了林家老宅那边。
秦德怀坐在车里,背靠着座位翘着二郎腿,目光打量着车窗外。
“还是跟以前一样,都是些吃不饱饭的土包子,成不了啥气候。”
车子开到了地方,他推开车门走下车。
十几岁来过老金沟,那会儿林家还算风光,家里摆放的瓷器古董,大部分也都见过。
其中有那么一部分,几经辗转落在他的手里边,其中最值钱的就是那三个汝窑大碗。
看上的东西,想尽办法也要弄到手。
朱二喜提前外边等候,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老厂长面前他连屁都算不上。
尽管冻的跟孙子似的,依旧是脸上带着微笑,表示出他的忠诚。
“老厂长您来了,收到消息我一直在这里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