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穿越清朝当皇帝 > 分节阅读 154

分节阅读 15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个价格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成交量,不过在世界混战的情况下,我想应该还是能取得很好的销量。”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朕还有一件事不太明白,想要问问你。”

“鄙人洗耳恭听。”

“你是倾向于法国呢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呢”

“陛下,我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军火商人,我的目的是赚钱和结交贵国这样的朋友,民族感和爱国精神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就像苏打水一样淡而无味。”

说罢,关绪清、李鸿章、扎哈罗夫都哈哈大笑起来。

从中欧地区点燃起来的战火空前猛烈烧遍了整个欧洲,以及北非大陆,战争对于各国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就连工业王者的英国也发生了经济萧条。这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顶点,从此开始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促进了德国的投资和投机狂热,从而为经济危机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美国由于铁路建筑过度膨胀,也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德国和美国最先爆发了经济危机,并很快冲击到英国和法国,像一条迅速蔓延的导火索,立即形成了世界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持续到大战结束后的第五年,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曾经历了两次下降。这使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和深刻。战争初期,美国钢铁生产下降了14,石油产量减少了14,造船量消减了23。整个工业的股票价格下跌了40,其中铁路股票的价格下跌了60。企业破产达47000家,负债总额为12亿美元。德国钢铁产量下降了18,机器制造业的开工率只有30,股票价格猛跌了50。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72年的685万吨,减少为1895年的609万吨,造船量削减了15以上,资本输出减少了82。这次经济危机表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重工业已经取代轻工业成了经济周期运动的重心。危机首先从重工业开始,也最沉重地打击了各国重工业。

这次经济危机,还由于同时出现的世界农业危机而显得更加严重和难以摆脱。美洲新开垦地区的农业大幅度增长,使世界农业生产长期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业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相互交织,使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最后几年里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放慢了,经济危机更加频繁。

然而同时期的中国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世界经济形势大逆转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百分之三十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国际军火生意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为帝国赚取了大量的战争资本。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关绪清“以战养战”的战略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当然这是以后发生的事情。

s:朋友们,这几天看不到鲜花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郁闷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百八十二章袁世凯的忧虑

北方地区战火越烧越旺,南边的菲律宾趁机搞起了小动作,英国借助自己在菲律宾的势力又在中国南部不安分起来。袁世凯最近正为这个事情发愁,负责马六甲事务一年了,小处虽然胜势不断,但大处始终没有寸进,财政上一直是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只好频频向朝廷要钱,为此没少挨皇上的训斥。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袁世凯打起了菲律宾群岛的主意,屡次派遣渔船到菲律宾海域抢夺渔业资源,还多次派出资源勘探队以平民身份登上吕宋岛,但是这些举措的结果不是毫无寸进,就是被卡普蒂南当局抓获遣送回来,让人脸面无光。

就在本月初,卡普蒂南当局首次向中国方面提出警告,声称如果再有此类行为,将直接按照当地法律把这些中国人处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袁世凯自然知道,本月18号是菲律宾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也是菲律宾共和国加入英联邦的日子。大英帝国印度事务大臣奥斯汀张伯伦,也就是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的长子,将以英王室代表的身份参与菲律宾建国庆典。这不仅是菲律宾历史的大事,也是英国亚洲政策发生变化的重要讯号。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旧式官员,袁世凯没有经过正统的科举途径出身,反而为他减少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束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讯息,并针对性地要求国家安全局展开了查探行动。最终的答案是肯定的,自本年度起,大英帝国的印度事务大臣,将担负起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殖民地的管理职权,也就是说。在亚洲各殖民地,印度事务大臣是大英帝国的全权代表。这意味着英国人的政策重心开始向亚洲倾斜。

袁世凯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这个忧虑报给皇上,看罢奏折后,关续清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英国人终于开始全面反击中德联盟了,甚至开始对中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袁世凯这份奏折中除了将情况剖析分明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试图联络德国人的亚太势力,来对英国的势力进行驱离,在好处方面,也应允可以给德国人南部的棉兰老岛来利诱之。

关续清不得不承认,袁世凯的奏折显示了他或者他的幕僚班子深厚的洋务功底,指出了这一条的可行之处就在于英国人这一举动,将掌握在荷兰人手中的印尼诸岛夹在了大英联邦的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之间,势必将激起荷兰人的不安。而通过荷兰人去找与荷兰关系极佳的德国人出头,一方面可以不引起德国人的注意以避免挑唆生事的嫌疑,另一方面也可以十拿九稳得让德国人介入,从而对英国形成压力而后己方从中取利。

从战术上讲,这个建议几乎无懈可击。当然,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这个地区除了中国可以与英国舰队争锋之外,还没有任何国家胆敢在这方面对大英帝国的庞大舰队发出挑战信号。德国人正处于欧洲战事的水深火热之中,况且中国曾两次回绝了出兵马恩河的请求,因此徳皇对此是否会心怀芥蒂,还是个未知之数。

关续清思忖良久,提起朱笔,在袁的折子上复道:卿之条陈,览后甚悦。所悦者非为尔之所议也,实乃卿之不负朕之深望也。为今之世,两强争雄,而我中华旁观之。此,卿悟之良多矣。然圣人曰过犹不及,望卿思之。朕去岁于北京会诸夷而定和约,卿善思之。东南之事,朕无复多求,然卿亦可尝试一二。钦此。

袁世凯是聪明人,他应该能体会我这份回批的意图,做出一番作为吧。

身在帝皇高位,便不能再像常人那样有什么说什么。在臣下面前也不能什么话都说的很直白,这是传统的驭人之术,关续清做了十多年皇帝,这种伎俩早已是烂熟于胸。

中国的能臣,往往都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拥有绝对权力,特别是在没有任何政敌的情况下,首辅除了皇帝还能给他一点压力之外,往往就没有任何制肘了,例如新加坡总督袁世凯就是如此。西方国家主要是靠国家机器在运转,中国则是靠人来运转,这是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

这也是关续清打算狠抓官制改革的一个原困。想着想着,关续清的思绪已经从中俄战争上渐渐的折回到国内局势来,精神状态有所缓解,招呼了王商为他安排车驾,亲自打了个电话给唐绍仪,让他安排好官制改革的小组准备见驾,这就换衣服准备出门。

现如今关续清的出行工具已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