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8(2 / 2)
对那些肩负重任的公仆,对我的家人,对随我走过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的朋友们,对联邦全体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我今天重述我在1918年11月那悲痛的一天说过的话:“我将领导大家,并将尽我所能。”
但是,你们必须在内心铭记旧日的承诺和梦想。这才是你们最好的向导。
演说结束的时候,原本瑟瑟发抖的人群似乎已经忘记了寒冷、党派界线,一切旧有的宗教、种族的问题似乎都被遗忘了。无疑,这是个良好开端,可就职演说中提及的各种希望会实现吗美妙的音节和文字背后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约翰逊的对外政策是软弱的遣词造句还是冷冰冰的武装边境呢尽管在鹰派看来,约翰逊是历来总统中意志最为坚定的总统,不过对别人来说,这可不一定,需要事实和时间的佐证。
约翰逊真正成为白宫的主人是从1月21日开始。他命令所有白宫工作人员上午9点上班,而他比任何人都早。总统办公室几乎还没有什么陈设,约翰逊也还不太习惯别人称呼他“总统”。在一些会议和白宫工作人员宣誓仪式之间的空隙里,约翰逊熟悉办公室里各种电钮与电铃,还走到别的办公室看一看,跟工作人员谈谈,瞧瞧速记员,拆拆邮件,打打电话,并开始了他的工作。上午10点30分,他签署了第一号行政命令:给400万贫苦美国人增加剩余食物的品种,并把数额加倍。11点钟颁布了它。
白宫像一锅沸水,还未完全寂静下来,政治家和记者们不断进出约翰逊的办公室。新总统的第一个来访者是前总统哈里杜鲁门。各种团体、知名人士和各种奖金的获得者,从浸礼会教友到美女皇后,每天都在约翰逊的办公室受到接待。每星期有30000封信件源源涌入白宫。不仅总统约翰逊在奔波繁忙,整个行政部门也一样,深夜,他们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新总统始终未能克服入主白宫的那种孩子气的自豪感和兴奋情绪。他请客人参观他所谓的这份财产,向他们介绍某个房间或摆设的来历,不厌其烦,还抱怨有些东西不好,得打发走。他试了试林肯的床,说还行。
然而太乐观了似乎也不行。约翰逊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时,也发现自己接手了一摊子烫手的东西。
本卷终
巨龙的怒吼第九百五十三章大演习
1919年2月的一天,太平洋。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旗舰“黄山”号舰队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划过一道清晰的弧线,正要将舰艏迎向穿过对马海峡。环绕在“黄山”号周围的七八艘大小护航舰只,也正紧密伴随着做同向运动。
“黄山”号宽阔平整的飞行甲板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数十架飞机:其中最前面十余架轻巧些的,机翼下或是空空如也或是只挂了两枚不起眼的小炸弹;后面二三十架臃肿些的,机腹下各挂载着一枚黑黝黝的鱼雷。
整个编队很快完成了转向,强劲的海风席卷过“黄山”号,将右舷舰岛顶上的信号旗刮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新的信号旗升了起来,起飞指挥员与甲板工作员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机械师也开始用曲轴杆为前面几排的飞机动引擎,不一会儿,前面几排轻型机的螺旋桨都嗡嗡地转了起来。又是两声汽笛响,横在待命机群前方的一面防风格栅被放了下来,风总算能够毫无阻碍地扫过飞行甲板,与此同时,机群最前排中央的那架飞机被几名甲板工作员小心翼翼地往前方推动了一小段距离,机轮贴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红线上。
随即,顶着强风半蹲在这架先导机右前方的一名起飞指挥员,向敞开式座舱里的飞行员打起了手势:手腕在空中转两圈,再以两个手指朝向自己的眼睛,表示要飞行员报告动机转。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表示转达到起飞标准。起飞指挥员也竖起大拇指表示“明白”,便挥舞起手中的信号旗,向舰岛上部的航空舰桥打出了“请求起飞”的旗语。连续三声汽笛响后,最后的信号旗升上了桅顶:“立即起飞”。
机翼上漆着蓝红黄三色圆圈标记的飞机开始在木质飞行甲板上滑行,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飞机便脱离了甲板,悠悠地飘升到空中,事实上,那条红色起飞线距离甲板前端也就四五十公尺的样子。先导机起飞后立即右转,开始在母舰上空盘旋。紧随先导机之后,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飞机接连从甲板上滑跃而起,同样以在母舰上空盘旋的方式,与先起飞的各机结成编队。未完成的编队继续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等待后续机加入。
母舰上空的编队越来越大,相应地,母舰甲板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少。当“黄山”号甲板上的最后一架飞机从跑道上跃起,位于甲板前端右舷的那位起飞指挥员终于站起了身,向航空舰桥打出旗语:“起飞作业完成”
航空舰桥上,一位佩带金色穗带的年轻中校按下了手中的怀表,面露不悦:“十九分三十七秒,还是太慢了。”
另一位颧骨高耸、表情平静的少将缓缓道:“标准要求是十八分钟,回头召集全体作业官,继续研究节省时间的办法。”
“是,司令长官”
被称为司令长官的那位少将正是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司令陈锦荣,此时正亲率新被编入舰队的“黄山”号舰队航母及其护航编队,在太平洋北部的演习场进行航空作业和舰载机攻击演练。陈锦荣遥望着那架殿后的大个头鱼雷机吃力地爬升追赶编队,举起军帽在头顶挥转起来:“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有高队长带队,不会有事的。”一旁的那位中校参谋自信满满地说道。
陈锦荣点点头,果断下令:“立即清理甲板,准备放飞第二攻击波”
天空中,十二架“风雷”战斗机与二十四架“蓝翔”俯冲轰炸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终于完成了编队,在转向目标前,先以整队进场的姿态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母舰上空。
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机群,舰员们纷纷挥转起了军帽,这是平安的祝福,也是胜利的祈望。
汽笛再次鸣响,桅杆上的旗子降了又升,“黄山”号的飞行甲板再度忙碌起来。
位于飞行甲板中轴线前后的两座升降机开足马力地上下运动,将已经在机库中装好弹药的战机源源不断地送上甲板。
最先送上的是几架“猎鹰”侦察机,接着是一小队“风云”运输机,这些飞机一上甲板就被推到起飞线前,匆匆加足了油,在后面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送上甲板之前迅放飞。
“司令,实战中真的需要如此谨慎吗目前为止的情报中,还没有现哪国装备了足以摧毁我军大型舰只的航空兵器,更没有现它国装备或正在建造与我军相当的舰队航母。现在我们又是派远程侦察机大范围搜索,又是派战斗机直接掩护编队,如果将这些兵力纳入攻击机群中,不是可以加强机群的总体战力吗”向陈锦荣提出这番疑问的还是那位年轻的中校,第一舰队参谋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