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2 / 2)
第二卷第四章
山里的冬天是比较寒冷的,受南下寒流的影响,桐梓、大娄山一带下了些小雪。
天门洞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也已经有一年半了,初期的基本建设规模已经定型了。从桐梓到天门洞基地,只有一条碎石公路。公路已经被修的平平整整,在公路旁边正在铺建一条专用铁路,以方便桐梓到天门洞基地的物资运输。
整个路段上现已有了三道关口:第一道是桐梓兵营;第二道是天门洞外围,建有了战壕,水泥碉堡和暗堡群,拉上了铁丝网;第三道关卡在第二道关卡后面1500米的地方,前面是一道人工清理出来的隔离带,铺有地雷,戒备森严。除开战壕碉堡外,还预设有炮兵阵地和高炮阵地。
基地的建设分为三个区,即东区,南区和北区。
东区为基地的指挥区,护国军司令部和基地兵营设在这里面,这里预设有两道警戒线与其他区隔离开来。南区是兵工区,制药厂、兵工厂和研究所建在这里面。北区是基地医院,基地情报保密局和基地人员家属区。北区的后面就是谷地,基地的粮食就是在这里种植。
方云很满意这些成果,向谢峰询问了初期工程的完工时间,谢峰告诉他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初期工程可以在今年年底完工。方云告诉他,所有的重要设施都要按照最高战防标准来建设。因为,这里是方云争霸天下的根本。
方云手头现在有三个预备役民团的番号,这三个团呈品字形分布,互相崎角,牢牢地钉在黔北地区。护国军是按正规军进行编制的,所以所有新兵都要经过桐梓兵营的训练,方才能进入护国军的正规部队,因此参加护国军预备营训练的规模很大,按1:3的比例招收新兵进行训练,淘汰率很高,最后的合格的士兵纪律和基本的战术都很出色。为方云打造精锐的护国军部队打下了基石。
夜色如墨。
基地还没有通上电,晚上还是靠油灯。方云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脑海里不由又想起了这两年半以来的种种,欺骗、行贿、欺诈这些事情他没有少干,他已经不再是两年半前那个方云了,他现在只追求利益、目的。难道政治就是这样吗他不知道,他只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很稚嫩。他想起了两年前里奇的遭遇,自己被那个“钢窗”怪物不知道注射了什么东西,伤好后精力十分充沛,身体柔韧性好,思维比以前敏捷了许多,视力非常好。
难道谢峰他们在这里搞勘查这么久,没有发现那个钢铁森林吗谢峰现在应该是不敢隐瞒什么的。想到这里,方云一骨碌坐了起来。
两年半过去了,不知道那里变成什么样了。方云下床,穿好衣服,掏出怀里的金表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夜里一点了。这块金表还是李克离开遵义的时候送给他的。把金表收好,方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李克,也不知道他在莫斯科过得怎么样。
他把自己收拾利索后,吹灭了油灯,轻轻推门走了出去。
夜风凉凉的。
方云悄悄地避开警卫,来到上次那个水潭。瀑布还在,只是水小了点。水潭已经被修缮过,出水口修了个导水明渠,把水引走了。明渠弯弯曲曲地指向山中的谷地。
看着幽幽湿滑的洞壁,方云恍悟,里面溶洞黑黑暗暗的不可预知,又难以攀爬,而谢峰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也只是利用水潭的水源,自然不会对看起来又深又黑的溶洞有兴趣了。
方云又回到了自己两年半前来过的地方,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钢铁森林依然存在,上次看见的闪着朦朦荧光的钢窗现在只剩下一个黑黑的洞口,在晕黄的手电光下,整个空间显得阴森森的。方云收拾起心情,开始慢慢搜索起来,他要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不管怎么说,他感到了这里的事物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可是,话说回头,这可能对他也是一种机遇,至少,他被注射了那种不知名的药品已经有两年半了,只感觉到了好处。
仔细搜索了一段时间,一无所获。方云想了一下,他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负责这件事情,好好地把这里的秘密挖掘挖掘。
又是一年过去,很快就到了西元1929年岁末。民族复兴党在黔北的统治更加稳固了,用黄金和大洋堆砌出来的三个美械团已成为了黔北的重要武装力量。
方云对政府性的工作关注的很少,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军事方面。三个团,约5000人的的训练在他的督促下,发扬了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士官们在训练科目上都身先士卒,发挥领头羊作用;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思想文化课则是对士兵们进行民族复兴党思想上的灌输兼扫盲,向士兵们灌输由民族复兴党领导的组建的政府将带领大汉帝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的思想,那时,帝国的社会制度、国家体制和社会结构将是完美无缺的。
军人的职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着这一理想。
桐梓的讲武堂则和菲律宾的美军合作,出高薪聘请美军教官定期对基层军官进行轮流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战术素质。
方云谦虚地参加了炮兵和汽车兵的培训,用极短的时间这两种技术兵种的专门知识,他的天赋让前来担任这两门科目的美军教官感到吃惊:通过研究迫击炮,他成了一名熟练的迫击炮射手和校正员;学会了有关内燃机的一切原理,他能够熟练把摩托车拆了装,装了又拆。虽然美军的炮兵训练水平不是世界一流的,可还是让方云明白了炮兵在现代战争的中的特殊地位。
鉴于贵州山多地少的特点,山地作战就成了护国军必须掌握的训练科目之一。
总之,在这将近一年的训练中,护国军三个团的已逐渐成为了精锐部队。在军队的支持下,民族复兴党牢牢地控制了黔北。
大汉帝国三民党贵阳分部向三民党驻西南总部昆明汇报了有关民族复兴党在贵州的事情,这引起了三民党西南总局主席郑炳坤的重视。他对这个像彗星一样冒起的民族复兴党党魁有了兴趣。他首先是通过帝国内务部的关系要了民族复兴党的档案,并且要求内务部西南分局彻底调查一下方云的身份,然后是仔细阅读了民族复兴党宣言,不得不发出一声赞叹,方云这个人还真是搞政党的天才,虽然手法还有点稚嫩。他不由对这个方云有点刮目相看。再看了关于民族复兴党崛起的报告后,郑炳坤终于明白了其崛起的原因。民族复兴党在法律方面做的很完美,没有什么把柄给帝国抓住。至少,帝国的宪法还是允许合法的政党存在的,以体现帝国的民主。
“帝国是有点软弱啊,但又有谁明白帝国的难处呢”他低声叹了口气,对于方云的某些观点他还是认同的。不过,他对方云的民族复兴党还是不怎么放在心上,他是计划先给方云他们吃点苦头,然后乘机把这个党魁拉进三民党来。方云是个人才。
既然不能从正常途径给方云一点教训,那么不正常的途径还是有点的。至于背后替方云撑腰的王家瑜,郑炳坤还是不放在眼里,一个过气的土军阀,只要薛毅将军在川陕剿匪结束,贵州可以说是李飞耘总统给薛毅的封地。虽说是撤销了薛毅将军贵州绥靖主任的头衔,但还是可以再任命回去的。不过,要是就这样放过方云的话,三民党也显得有点软弱了。奴才还是奴才,有时候主子是不能太宠着奴才的,要不,奴才会忘记主子是主子了。
“打电话给盐帮的马富贵,让他今晚来公馆见我。”郑炳坤对恭恭敬敬站在身后的秘书说道,戴着一枚碧绿翡翠戒子的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
盐帮的帮主马富贵最近也是比较郁闷,春节过后,他手里的私盐销售莫名其妙地减少了四成,而且还在逐月下降。派手下出去打听了一番,原来是有人在倾销一种叫“富强”牌子的精盐。这种盐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