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宋桃源 > 分节阅读 251

分节阅读 2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也没能查出个什么来。若是真的有人暗中动了手脚的话,那这个孩子会不会,”一想到这里,赵恒心里就有些担忧,当下又问道:“好教神相知道,内子之前也曾有过身孕,不想却出了意外。敢问神相一句,这个孩子,”白布衣笑了笑:“无妨,九字乃是完字尾,此子当可无忧。看此字之态,似元非元,此子之母,当非元配。”

赵恒连连点头:“果是如不知此节却有何不妥之处可有防范之法”

白布衣道:“九入室中即为究,内起曰奸,外起曰究。

须防有妻妾争宠之变,只须小心谨慎,勿使内乱横生,便可保无忧。”

赵恒这个激动啊,白神相果真是活神仙呀,自己后宫里那点破事被他说的清清楚楚。看来有些人还是得好好教才行,否则坏了子嗣,自己日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再想问的别的事时,白布衣已经将那张纸条凑着烤炉里的火点燃了,然后便不再看他一眼,只顾专心的烤起了那条鱼,仿佛自己就是个专门负责烧烤的下人一般,干的相当投入。

高文举一直觉得这些玩意不是什么正经路数,在白布衣一本正经为赵恒测字时,他便装作随意的出了凉棚,稍一打量,就看到了站在十几步开外的高十一,两人互相隐晦的打了几个手势交流了一番,得到的结果却让高文举隐隐有些不安。

由于事先知道了要来的地方是皇家园林,本就有守卫人员,又得知赵元佐和王继恩会一同前来,高文举原本以的人家会在安保方面件好了安排,便将原本雷打不动的五十人队伍消减了一半,这次连同高十一在内,随行人员也不过带了二十六人罢了。这还是高十一自己做主多带了几个人的缘故。

眼下有了王家下人的接手,高文举自家随从的那些活计全都操过了手,在高十一的安排之下,尽数被散了出去,装作打杂拾柴之类的样子布置起了警戒线。根本没用多少时间,信息就反馈了回来。高文举得知,如今散落在四周负责警卫的人手,一共还不到三十人。而且这还是加上暗哨的。

这些所谓的暗哨,在高文举练出来的人手面前,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言,如果要让高文举动手,可以保证,这些人会静悄悄的潜伏到死也不会发觉自己的行动,他们的伪装水平和高文举这些人差的太远了。

不知道为什么,高文举在得知安保力量之后,心头马上就浮出了一丝警惕,几乎没用什么思索时间,他就下达了伪装潜伏警戒的命令。由于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加上分析了自己手头的力量,高文举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西北角的小树林附近。

很快的,高家那些下人三三两两的说笑着四下散了开来,丝毫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没一会儿,就在周围的杂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看到高十一打回来的手势,高文举总算松了一口气。

就在高文举缓了口气,打算品尝一下白神仙手艺的时候,远处隐隐约约的响起了一阵嘈杂声,放眼一看,却是来自京城的那个方向,似乎是有人闯进了外围那些士兵设立的警戒圈。

131计划之外

远在几里之外的骚动没有影响凉棚内谈笑的众人任何注意,只有高文举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些不太对劲,但此刻他的身份比较尴尬,或许在旁人眼中多少有些份量,可眼前这几位,王爷啊皇帝啊活神仙之类的,那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在这些人面前,自己只是个凑热闹的小角色罢了,实在无法将心中的怀疑当众喧之于口,只好暗地里搞些小动作,吩咐高十一加强戒备,自己也有意无意的在凉棚中占据了一个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坐了下来。

驻守在园林外围的军营之中,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帐篷,这座帐篷与其他散在四周的临时军用帐篷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昨日下午应禁军的要求一同搭建的,此刻,这座帐篷中围着一张大案,坐着四个身穿猎装的男子,与那些为保护楚王出游的士兵没什么区别。此刻,四人正一脸紧张的静望着帐篷的小门帘,很明显是在等待什么人。

四个人中,有三位的面相都稍显苍老,神态出奇的一致,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军人才有的气质。另外一位看起来不过三十左右的青年人在这几位面前就显的稚嫩了几分,而且他的一张脸也干干净净的,连一根胡须也没有,越发显得有些娘娘腔。可奇怪的是,这三位纯爷们似乎都对这位有些娘娘腔的青年保持着绝对的尊重。分明就是有些不足为他人道的缘故了。

若是有哪个朝廷大员在这里,只一眼就能吓出个好歹来。因为这四位的来头实在有些不得了。那三个老一点的,赫然是殿前兵马司的三位将军,分别是天武军都虞候方固、龙卫军都虞候刘坤和神卫军都虞候李牧。

宋承周制,皇城的守卫也由禁军殿前兵马司负责,专司皇城守卫的有四军,分别是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和神卫军。军中编制,每军设首领一人,是为都指挥使,又各有副手一名,是为都虞候。受唐末及五代时期武将乱政的影响,大宋立国之初,便制度了以文御武的国策,经太宗改制之后,军中所有的实权位置基本上都换成了文官。这殿前司四军,除了捧日军按倒由皇帝亲掌之外,其他三军的都指挥全都是文官。

这三位都虞候,都是从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回来的功名。不像他们的上司那样,全凭一张嘴一支笔就能捞来高位。武将被文官管辖,那种憋屈劲可想而知。这三位今天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能解决这个让人灰心的局面。而那位青年将军,却是出自左武卫大将军王继恩府上的孙汉。此人眼下只在内直做了个班头,但由于他于大将军王继恩的关系非同一般,四人之会,竟是以他为首。

四人今天这个聚会,说起来实在有些无奈。自太宗时期,武将的地位便一路下滑,简直越来越没个样子了。大家实指望新皇继位可以一改彼时窘境,不料想眼看着一个接着一个的老将全都被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扳倒了。有了前面的例子在那摆着,这三位虽然由于地位的特殊性,一时半会的没轮到他们,可心里多少也有些发毛。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落个惨淡收场。

与其他人都不一样的是,这三位将军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共同点,他们都与大将军王继恩有着扯不清楚的瓜葛。在这种情况下,大将军府里出来的孙汉,虽然是个肢体不全之人,可也一直受着大家的照顾。不过此人也的确有些本事,短短两年下来,凭着王继恩的人脉关系和自己的处世手法,居然就被挑选进了专门负责禁宫安全的内直做了班头。

前几天,贤懿长公主大婚之喜,孙汉也随着军中同僚去了王府贺喜,不想却在那里碰到了故主王继恩大将军。闲聊了几句,孙汉无意中从大将军嘴中得知了他与楚王在重阳节的这个约会。别人或许对楚王不怎么了解,可孙汉出自王继恩门下,对这位王爷的事情可谓洞若观火,自然不会相信坊间传言,认为这位爷不过是个浑浑噩噩的疯子。反而由于前几年王继恩对他的信任,使他知道了不少关于楚王与太宗以及今上之间的秘密。

当天回去之后,他将此事无意中与同去贺喜的李牧提了一句。不想却被李牧发觉了机会,连忙约了另外两人一起,几人商量了大半夜,终于决定在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举将武将那没落的地位扳回来。于是乎,四人一起拜会了昔日的老上司王继恩。经过整整一天的劝解和诉说,终于将早已打算不问世事的大将军说动了。

王继恩答应了四人,要在今天和楚王见面之时,将武将目前面临的困境向他提出来,然后双方尽快的找出一些办法来,以安诸位将士之心。毕竟他也是其中一员,而且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的某些特殊情况决定了他的立场,使他不得不为武将的前景操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