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2 / 2)
巡视完禁军南大营,萧若摆驾回宫。柳长风及各级将校一直送出营寨。
回城路上。穆异竹来请皇帝去参观新设计出的火炮,萧若欣然应允。
当日大军北征前,皇帝扶21世纪黑火药最住配比,调整了火药成份比例,练火药燃烧爆炸效能大大提高,而当时为低效火药设计的炮身承受不住压力“最终炸了膛,皇帝便投命穆异竹设计一种能承受黑火药的大炮,并指明了炮身设计方向。
移异竹领命,以他一惯忘我的热情。又投入到昏天黑地的工作当中。不久大军北上迎敌,皇帝须要他重新改造战半,他便奉一队工匠随军北赴。大军行军缓慢。他身在军中也不忘大炮的事,派快骑来回传递消息。让京城方面拱他设计好的方案进行铸炮,铸好之后用黑火药试一下,然后把试炮结果派快骑赶到军营告诉他如此好几番来回、他根据试炮结果,对设计方黄进行了几次修改调整,终于渐渐定形,试验也获得成功。
大战结束后,军旅之事与穆异竹无关,他便第一时间率手下离营,快马加鞭往京城赶。他们地马虽远不如皇帝一行人的神骏,但皇帝一行人微服私访去洛阳兜了一个大圈子,故而穆异竹比皇帝还要早回京城十余日。
不一时,来到东南城郊一处秘密试炮营地,里面戒备森严,五步一岗。空地中央摆放着一门威风凛凛的大炮,炮身从底到口逐渐变薄,正是符合受力原理的新式大炮。穆异竹是个急性子,一进营地便指挥炮填装开炮。
炮兵们见皇帝在一旁观者,无不精神抖擞,手脚利索的操作起来。
他们采用火药包填装,使填装速度大大提高,火药包里包的是皇帝指定配比地黑火药。很快填装完毕,炮兵们站在远处,用长竹杆点火,以免试验失败时出现人员伤亡。
引线眨眼间燃尽”
“轰隆、一声巨响,火光乍现,浓烟滚滚,远处一堵土墙被轰得粉碎,而大炮丝毫无损,但见硝烟从黑黔黔的炮管里腾出。
试验成功在场人无不大声欢呼,相互庆贺。
试验具体结果是射程提升了将近一倍,轰击破坏力也随之翻番,再,加上采用火药包代替直按填装,填装速度加快一倍有余,射击命中率也大大改善。轻过这一系列改进,使大炮威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萧若以历史角度看来、估摸着已按近开花弹出现之前的大炮威力,也就是说、使大炮这一初生兵器少说进步了七百年以上、远远超越这个时代。
萧若眉飞色舞,与周围将士一齐欢笑。以天朝在这个时代压倒性的优势,又拥有了惩般威猛的大炮,还有谁能相抗,要不是距离限制,天朝完全可以以一国之力单桃全世界,赢面应该不低于六成。
穆异竹说新式大炮还没有名字,请皇帝为其命名。
萧若心念一动,笑道:“那就叫,武威大将军,吧朕希望日后如有战事,只要它一亮相,任何敌人有俯首称臣地份儿。”
“武威大将军好好名字哈哈”众人大声赞好。
萧若当即下旨,新式大炮先造一百门试用,要是用得好,再大规模造他一千门,以便全部替换掉老式火炮。
大炮造价高昂,每一门要花三四干两银子,不过萧若不管那么多,反正国库现在有的是钱、他在这上头一向舍得下血本。
萧若心中甚喜,深感自己没有看错人,对穆异竹好生勉励一番,最后道:“穆爱卿,你屡建奇功、可知朕为何迟迟不捉升你的官职
穆异竹抓抓脑袋,茫然的插了摇头,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事,他在发明创造上具有惊人她天赋、但在别的方面,却有几分木钠。
萧若深深凝视着他、含笑道:“因为、朕有更重要的职位要交给你。”
“更重要地”穆异竹啼啃念着、目光渐渐亮了起来。
“呵呵,穆爱卿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明天等着按圣旨吧
祝所有朋友们七夕快乐
七夕快乐
第九卷得天下美女而选之第四十四章皇帝举办武林大会
次日朝会时,皇帝提出整顿军械装备生产部门的提议。
朝廷有些部门机构重叠,冗员严重,尤其军队装备生产的方面更是混乱,兵部工部都有打造兵器的大型工房、此外、朝廷还设有制械监、兵器坊等部门,职能重叠非常严重,效率十分低下。有好处时,这些部门相互间争得你死我话,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之间又彼此拒赣,都说不关自己的事这也是王朝积弊重重的一方面,萧若决定今日从根本上理请这一块。
他的程议是把兵部工部属下的打造装备部门分离出来,与制梳监兵器坊等机构合并、组成一个统一负责所有军械生产的部门,于六部之外另建一部,就命名为“军备部”。
新部地址定在京城东南郊外二十里处,专为其修筑一座小而坚固的城池,派三干士兵驻守,部门工房都设在城内,工匠民夫及各级官吏长期住在里面、平日没事时全部城门关闭、不允许任何不料干的平民接近,城内人员可以专注于工作,一切装备生产和武器试验都在城内解决,与外界隔绝。
如此一来,便于集中管理集中生产、能大大糙高效率、同时,封闭化管理便于保密,有效防止军事技术外泄:要是碰上打仗的时候、这小城就是一座拱卫京城的要享,对于她处平原她带的京城开封有推高军事价值。
为区别于六部,新的军备部不设尚书、只设一名侍郎为部门之首、直按向皇帝负责。
筑城及改组部门花费巨大,不过好在是一次性支出,改组部门时能裁减掉不少多余的官吏工匠,减少每月薪体开支,长期来看大有好处、反正抄了几家豪门朝廷正富得流油。这笔开销不在话下。
皇帝说完,文武百官嗡嗡小声议论一番。这是一项庞大的计划,牵连非常广。群臣中大部分人对任何改良都不感兴趣、只想守着各人手中的利益,削减他们的职权,就等于割他们的心头肉。
要是一年前的皇帝说出这个提议,立刺会遭到众臣群起反对,就算皇上非常坚持。在朝堂上少说也要吵一个多月,这些人一个二个是辩论高手,想说服他们真是谈何容易。直拖到年轻的皇帝热情消退,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今日情形完全不同,少年皇帝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