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浪荡皇帝秘史 > 分节阅读 336

分节阅读 33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萧若对这支高丽军的战斗力基本上不抱幻想,高丽人自古以来便相当孱弱,种种田还可以,到了战场上就窝囊得不得了,见谁被谁欺负,从来没男人过。何况这支军队还是被倭人打散了的残兵编组成的,搞不好见了倭人就害怕,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就不难想像了。

萧若带这支高丽军南下,是因为他们好歹也有一万多人,还能撑撑场面,助助威,必要时也可以调他们上战场打消耗战。

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南进。

数日之后,萧若率这两万多天朝与高丽的联军来到平攘城下,包围城池的天朝骑兵合兵,准备发动攻城。

平壤府乃高丽北部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池,在整个高丽来说,仅次于高丽的都城汉城,为高丽第二重要的城池。城中居民众多,城墙高又厚,极为易守难攻。

倭人将平攘作为整个高丽战场的支撑点,在城内集结了重兵,多达七万兵力,由扶桑名将平信秀为统帅,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城池,与天朝军队在此决一死战。

平攘城是倭人在高丽北部的最后希望,此城一失,他们在高丽就再也挡不住天朝军队的进攻,倭人也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尽早撤退回国的好,是以此战至关重要。

守城军的统帅平信秀正是侵朝扶桑大军的最高统帅,他出自东海扶桑国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精于用兵,在扶桑朝野享有崇高声望。在平信秀督统下,平壤城内七万倭人上下合心。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守城。

平壤城内外战云密布,寒风肃杀,压抑的气氛使人透不过气来。此战即为天朝与扶桑的决战,谁胜,谁将拥有整个高丽。

整个朝鲜半岛人地注意力都汇聚于平壤,高丽老百姓无不为此默默祈祷。

对于城内倭人统帅平信秀来说,定州城失手的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太过不可思议,他很清楚天朝八万援军还在开赴高丽的半途中,当时定州城下只有一万多天朝军队。兵力上还占劣势,怎么也想不通几个月都坚持过来了,却突然间失陷,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由于定州之战中,城内的倭人被全歼,没跑出一个,他对那场战事的具体经过一无所知。

后来,平信秀得刺探军情的忍者回报。据说当日天朝皇帝亲率大军攻城时。乃是在深夜。这个洁息更让他错愕不已。

按说古代攻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过程非常复杂,并且须要各兵种间严密配合,进攻方在黑暗中怕是连云梯都架不好,更别提多兵种协同作战了。是以,古代攻城通常都会选择在白天,万万没有深夜发动的道理。

而结果偏偏却攻下了城池。还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平信秀说什么也想不通其中原故。

消息传开,平壤城内的倭人得知天朝皇帝是深夜亲率大军攻陷的定州城,不禁议论纷纷,啧啧称奇,为这个不可思议地一战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一般倭人的眼里,他们的天皇不是人,而是神,而比天皇还要至高无上的天朝皇帝,自然也是神了。这使他们守城的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倭人大将平信秀自然不相信天朝皇帝是神。他看不透天朝皇帝的计谋,不敢轻易出城反攻,而是打算一味死守,勒令手下士兵拼命加固城防,做好一切守城淮备。料想皇帝就算再用兵如神,足智多谋,也不可能飞进城来,如此就立于不败之地。

为防重蹈定州的覆辙,平信秀每晚都派很多士兵在城头戒备,这还不算。他后来干脆自己卷被褥到城墙上睡觉,亲自坐镇。以防不测。

城墙上站岗的倭人见主帅都这样了,也不敢疏忽大意,一入夜,便一个二个瞪大眼睛盯着城下,生恐天朝皇帝率兵来夜袭,虽说他们打破脑袋也想不通夜袭怎么能袭上城墙

不料,一连多日过去,天朝军营一无动静。

城外萧若见倭人聚某重兵于平壤,摆开决战地架势,他也不敢大意,用手中劣势兵力莽撞攻城,带来地三大箱黑火药已在定州之战中全用完了。他命令手下将士加紧淮备攻城事宜,却并不立刻发动进攻。

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十余日。这一天,八万天朝援军终于到来,抵达平壤城外,与围城大军会师。所有天朝将士登时欢声雷动,十多万人的欢呼声非同小可,直如春雷炸响,令城内倭人心惊胆战。

时至此刻,城外的天朝军队人数已高达十二万,对他们占据了兵力优势,只怕不日便要发动总攻了。

倭人大将平信秀仍然对守住城池非常有信心。自古攻城方一般至少要比守城方多一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攻破城池,这还是对普通的城池来说,而坚固到平壤这种地步的巨城,攻城方要是缺乏有效地攻城手段,纵有百万大军,也不管用,该攻不下还是攻不下。倭人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粮草,撑几年都不成问题。

城外生力军到来,全军将士士气大振,军中不少将校迫不及待向皇帝请缨,要即刻攻打城池。

而萧若依旧胸有成竹的样子,婉言拒绝了,让他们先修整准备几天。攻平壤绝非易事,需要周密妥善的部署,才能大举攻城,最好一次性破城,要不然,若攻城不利,平白损失了大量将士,只怕挫伤全军的锐气。

这时候,一直受冷落的高丽国主王植又跳了出来,提议由他们高丽军打先锋,试探攻城看看。他以为皇帝之所以不愿即刻攻城,是因为不想看见手下将士伤亡太大,他便自告奋勇提出由高丽军发动攻城,反正死的是高丽人,皇帝用不着心疼。而他自己一心讨好皇帝,就更加不会心疼了,反正高丽平民在他眼里,从来是一文不值的。

谁知皇帝白了他一眼,冷冷道:“高丽亦联子民,朕一视同仁,不许冒然攻城”

皇帝的话令高丽国主一阵羞愧,他不敢再说,灰溜溜退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段小插曲很快便传到高丽军的营地,高丽士兵无不对他们国主恨得牙痒痒地,多有不逊犯上之言,而对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