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1 / 2)
而且就是用了几架云梯,外加一些飞梯攻城的,这明显就是来送死的。
你要知道按兵法云梯的战术并非以单梯作战,否则极易为敌人所消灭,必须先集结大量的云梯于矢石的攻击范围外,然后由炮队先行攻击城墙,待减低敌人的防御力后,最后再由云梯部队冲锋,以使攻城部队的伤亡减到最低。
就是这么一个极其简单的战术,我们萧关的守军,今天也是死伤二百余人,可见这群突厥人是有够强悍的,要塞让他们完全的攀登上城墙上来了,那才是灾难。
好在今天他们就是玩玩试探性攻击,要是把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直接攻击,那么我们今天的防守可就是凶多吉少了,哎今天一战是让我们这先大唐将士们从前几天对突厥人作战,轻易就取得大胜,认为突厥大军不过如此的狂妄自大之中醒豁过来了。”
“少爷,你还是睡觉吧,你说的这些,小四根本就不懂,也不想懂,我只知道,这萧关之上,只要我们还在一天,突厥人,就一天不要想占领萧关,其它的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到后来还不是得和突厥人真刀实枪的干仗才行,何必自寻烦恼呢”
“哎,你说得对,到最后都得真刀实枪的和突厥人干,是我想多了。自寻烦恼,睡吧”
张阳说是这么说,但是他还是睡不着。脑袋里一直想的就是这突厥人攻城之事。
攻城战是指对城堡、城市或要塞进攻的战争模式。依照战局模式另可分作巷战和包围战,目的可以是夺取建筑、资源、战略要地或是歼灭敌人。
通常攻城战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进行的战争模式,因为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达成目标。在冷兵器时期。城堡是攻城战进攻方的主要对手,往往进攻方需要大量的攻城武器和大量伤亡,才能进入城门,进行巷战。
直到火药与火炮的发明,攻取城堡已容易许多,其防御角色渐渐被要塞所取代。
而华夏自古以来攻城战,就时有发生,对于攻城器械得开发。可谓是走到了世界的前例。
云梯、投石车、床弩、楼车、飞钩、弓床弩、轒辒车、、巢车、架火战车、猛火油柜、撞车、火龙出水、一窝蜂、壕桥等零零种种十数种之多,可谓是五花八门样样齐全。
虽然此时还是唐初,很多后世常用的攻城器械该还没有发明出来,最少炸药包这对于城墙,城门能够起到毁灭性的东西还没有发明出来,这让张阳稍微安心一点。
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攻城利器实际上已经是出了不少了,如何能够让张阳安心。
华夏自打夏朝有了城郭之后。可谓是围绕着城墙做足了文章。
就拿今天的攻城战来说,突厥人只是用了云梯和飞梯而已,连冲车都还没用出来。
更不要说,一直以来攻城最重要的利器投石车了,这对守军以及城墙都是有巨大杀伤力。
投石车在古代称为砲。相传砲发明于周代,叫“抛车”。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射出去。由抛杆,抛架和机索三部分构成。抛杆设一横轴,顶端连有一副皮兜绳;机索由数十上百根绳索组成。每根绳索需要12人拉拽。
东汉时期,投石车已成为备受重视的攻城战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战于管渡,曹军使用一种自行砲霹雳车攻破袁军壁楼,大获全胜。
关于霹雳车的形制可参见纪效新书卷四:“砲车以大木为床,下安四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括,中立独杆,首如桔槔状其杆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其旋风四脚亦随事用之。”。
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古代的战争之神了。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
后来战国四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攻下了楚国,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很多三国游戏中的“霹雳车”就是战国时代投石车的改进形。中国的投石机在唐宋时到达高峰。
唐宋以后,投石车的使用更为普遍。据记载,投石的种类达十几种。大体分为轻,中,重三类。轻者由两人操作;中者几十人;至于重者,高达数丈,发百斤石弹,动辄上百人前呼后拥,排场极其壮观。
气势直逼当红的“大脘儿”,当然,砲也确是攻防战的明星,宋代的陈规在城守录中感慨的写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砲。攻者得砲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砲之术,则可以制敌。”如此可见一斑。
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说,“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车的重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二百五十人,长达八点七六米。发射的石弹四十五公斤,可射九十步。
这里必须指出,武经总要可能是出于保密或者故意误导敌人的目的,将发石车的射程大大缩小了,实际上根据别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科学计算模拟,这种投石车的发射距离不少于五百米,这在冷兵器时代,可说是超远程打击了。
中国是北宋南宋时期发明的对重式投石车。金国在灭亡北宋的汴京之战中,一夜之间架设抛石车五千余座,在汴京长达五十里的城墙外同时向心突击,金军发射了无数的石弹,以至于汴京郊外当时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块
攻城时先将护城河填平,而后万炮齐发,再辅以大量强弩。一举击溃守城部队的部署,进而出动与城墙等高、可容纳八十人的巨型攻城车对城池展开登城战。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壮观的发射场面,简直不逊于现代战争规模的火力准备
除了这战争之神投石车之外,还有众多的车辆行攻城利器。
孙子谋攻中就有:“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之言,其中的“橹”就是指这种利用高度来进行侦察作业的武器。
又如战国策卷十二齐五〈苏秦说齐闵王〉:“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可见橹对于攻城有绝对的重要性。
由于城墙的阻隔,攻城军队于守城部队的一举一动很难得知,因此必须利用高过于城墙的侦察设施来侦察敌情。这类的车辆种类也不少,如巢车、望楼、橹、飞楼、云楼等。
望楼高八丈,用坚木支撑,顶端建一座宽五尺的版屋,在屋底设一出入口,坚木上钉上钉子以便观测人员攀爬,底座是用两枝各长一丈五尺的鹿颊木先埋入土中,只露出八尺,以船只上绑桅杆的方法将坚木和鹿颊木固定,然后在坚木上绑上一百二十尺、一百尺和八十尺三种高度的固定绳以确保其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