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1 / 2)
两朝国君,是他亲手把立言长胜给辅佐上国王宝座的。
车内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石下的仆人,此人叫石下诺,他本来不是石下家族的人,因石下卓看他一直忠心耿耿,就特别赐他族姓。
石下诺就问石下卓:“老爷我怎么看您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呀现在我们收复失地您应当感到高兴才是呀”
卓看了看诺就说:“诺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当成我儿子看待吗”
诺说:“老爷对我的恩情诺没齿难忘”
卓说:“在这么多人当中就你最懂我的心思了”
诺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说:“老爷您觉得这次我们收复失地来的太轻易了”
卓:“不止是太轻易了,从前线传来军情来看,我军根本没有攻打量枯城,是自由军他们放弃了量枯城”
诺马上就说:“老爷您的意思是这是自由军的阴谋”
石下卓不语,只是沉思。
诺继续说:“我认为现在琉璃联军正北上去攻打烈血堡,他们可能觉得北边的军队不足以攻下烈血堡,而把南边的军队调去支援了”
“呵呵诺你的想法太简单了”卓慢慢的说。
诺:“那您觉得”
卓:“不管北边的琉璃联军是否去攻打烈血堡,南边的自由军是绝不可能去支援北边的因为在南北中间现在还掌控在我们的手里,南边的自由军要去支援北边还要经过一番激战,要先攻下在这中间的那些城市,可现在这南边自由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已经无力再征战了,他们的战斗力现在几乎只能保住他们自身了”
诺说:“可现在有鈊域国加入进来了呀”
卓马上就说:“这就是整件事情的关键南边的自由军早不走晚不走,偏偏选择在鈊域国赶来支援时才撤走,这是为什么”
诺:“我还是不懂”
卓说:“你说的不错,这是自由军设下的圈套”
“啊这可如何是好国王陛下他知道吗”诺马上担心起来。
卓阴笑着说:“国王陛下呵”
诺看着卓那一脸阴笑就马上感觉出自己的家住有异样。
卓再看了看诺他就说:“诺你也不是外人,你就跟我说实话,你想这个国家灭亡吗”
当这个问题抛给诺时,诺惊心不已。
诺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卓继续说:“诺你也不是明晶国人,你不必维护这个国家”
诺说:“可老爷您是明晶国人呀”
卓笑着说:“不错老夫是这个国家的人,老夫已经为这个国家服务了大半辈子了”
诺说:“如此老爷应该更加希望自己国家完整才是呀”
卓说:“诺你认为老爷是那种腐朽不堪的人吗”
诺摇摇头说:“不可诺还是不懂”
卓笑着说:“糊涂比明白好我也不是一个叛国者这个想法在在那个人还未出现之前我是坚定不移的,我甚至可以为了这个国家而粉身碎骨,可自从那个人出现后我的想法就开始发生了改变了”
诺很糊涂的说:“老爷我不知道您口中所说的那个人是谁”
“呵呵你是不懂呢,还是在装糊涂”卓直截了当。
诺身体顿时一颤。
诺说:“老爷你是想放弃这个国家了”
卓说:“国家呵呵他连整个人类都可以放弃,我放弃一个国家算什么”
听卓这么一说诺自己心中的想法就更加确定了。
诺说:“老爷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觉得现在那个人并不值得你为他服务”
显而易见,诺口中的那个人是指:立言长胜。
卓眼睛突然并射出两道历芒。
卓慢慢的说:“他太优柔寡断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畏首畏尾的,而且还刚愎自用,这些都阻碍了他的才能,当初我看他是不世之材,可现在我才知道我错了,大错特错,虽然三王子阴险毒辣,但有一点三王子比他要好,那就是心狠手辣看看莫言兄弟吧那就是他优柔寡断的后果凡成大事者任何人也可抛弃这句话我想全大陆上只有一个人能做得到”
诺马上接着说:“现在琉璃联盟的最高指挥官”
卓伸了一个懒腰说:“诺回去后你帮我做一件事”
诺:“什么事”
卓:“把石下家族秘密的迁往惠庶国”
诺:“为什么不直接去琉璃国”
卓:“你不会明白的你只要按我的话做就是了”
诺:“我知道了,可老爷您呢”
卓:“我做什么事从来都会给自己留两条后路”
诺听明白了。
北边,滴血要塞。
在方洋命令全军开赴烈血堡后,方洋又临时决定全军暂时留在滴血要塞。
方洋似乎在等着什么。
“为什么”欧就问方洋。
方洋看了看欧,卫理,承,端,就说:“嘿嘿我在等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众人一起问。
方洋说:“我们的酒”
“我们的酒”众人不懂了。
“哈哈哈不管那些了,大战在即,我想好好的大吃一顿”方洋笑着说。
所有人都知道出了滴血要塞后就再也不能后退了。
有些时候,一句慢不经心的话也会让人误会的,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决定在说这句话的人的身份身上。
现在方洋是联盟军最高指挥官,拥有无上权威,他一句话的分量足以影响整个大陆。
因此,现在站在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敢轻视方洋那句漫不经心的话“我想好好的大吃一顿”。
当方洋说出这句话时,首先现场各位互相看来看,最后端,卫理,欧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承身上。
承一看大家那样的目光,他心里就拔凉拔凉的,然后他就有点为难的站出来对方洋说:“我知道了,我马上就去准备”
说我承马上就走了。
“喂走的这么急干什么我还没有说我现在就要”方洋看着承出去的身影有点吃惊。
欧就对方洋说:“方洋,你慢慢的享受,我们先出去了”
“走走走”欧马上就对卫理和端小声说。
“对我们先出去”端嘻嘻笑对方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