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 / 2)
穿过长长的锁链,萧极见到了那被称为天山宝塔的巨型建筑。
在锁链的尽头有一口大门,想要进入宝塔之中,必须要打开这座仿佛金子做的大门。而这大门两旁,则是刻画着无数玄奥的文字,像是阐述了一种天地至理,大道神妙一般。
萧极见到这里,没有丝毫犹豫,取出了先前获得的莲台。
只见这口莲台散发出一白一黄两道光芒,而那大门两旁的文字,则是受到了莲台的吸引,竟是自大门两侧生生飞了下来,全部冲入了那口娇小的莲台之中
莲台吸收了玄奥的文字之后,一白一黄两道光芒凝聚到了一处,竟然化成了一朵金色的莲台这金色莲台光芒四射,而那仿佛黄金打造的大门在这金光的照耀之下,竟然发出沉闷的声响,生生打了开来
萧极没有时间细细研究这朵莲台,一挥手,便将其收入了识海之中,随即带着金史,进入了天山宝塔内部。
那宝塔的大门在萧极进入之后,再次发出轰隆一声,猛然关闭。
这宝塔内的空间,与塔外一模一样,均是被金光照耀,仿佛全部用金子铸成一般。
在这宝塔之内,充满了神圣庄严的气息,而在宝塔中央,写着一个大大的“禅”字。
萧极魔位双眼刚刚见到这个禅字,整个身体便仿佛被雷击中浑身的魔气发出“滋滋”的声响,甚至化为了丝丝黑烟
那个禅字仿佛代表了一种无上的天地规则,对萧极魔位有着极大的伤害
而三头烁金狮此刻极位惊恐,看着萧极身体仿佛被点燃,冒出一股股的黑烟,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突然,萧极魔位双手合十,盘坐在地,紧闭双眼,口出禅定真言。。。
第一卷深海线蛇第二百五十章大宏愿
更新时间:20124621:04:12本章字数:8289
第二百五十章大宏愿
萧极魔位所念的真言乃是前世观自在菩萨对于禅的最高体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的行深即是禅,五蕴皆空则指进入了一种无欲无我的境界,传说观自在菩萨即是在这种境界通悟大自在,成就无上佛果。
萧极前世虽然是一名武者,但是对佛门的一些典故也是颇有研究,毕竟修炼到达一定境界,万物万理皆是相同。
“大智慧、大清净、大自在好好好”
就在此刻,那禅字散发出一阵炫目的金光,萧极与金史四周的空间猛地一变,竟是出现在一个从未见过的楼阁之内。
萧极依旧保持了盘坐入定的姿势,而金史则是面色大变,惊恐的看着四周。
“主人,你没事吧”
金史发现四周停止了震动,这才看向萧极。
而就在此刻,一道金光隔开了金史与萧极,一具泛着金光,带有无尽祥和气息的骷髅,出现在楼阁之内。
这楼阁四周依旧仿佛纯金打造,但在这金色的墙壁之上,雕刻着无数飞舞弹着琵琶的仙女,而中央坐着一位散发着无边金光的僧人
“这位道友,浑身魔气冲天,却对于禅有如此高的体悟,实在是有大智慧之人”
就在此刻,那骷髅凭空生肉,化为了一位年轻的道人。
“在下陀弥道人。”
这人施了一礼,显得对萧极很是尊敬。
萧极看着这位道人,却发现其面色俊逸,一身黄色僧袍。
“贫道萧极。”
萧极同样还了一礼,看着这位道人,却发现其与道士仿佛没有一丝关系,却像是一个真正的大和尚。
“我探寻禅之一字一生,依旧无德圆满,道友竟然一语道破天机,却不知道友对这禅之一字有何见解”
此刻的金史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人,因为它认出了,这个和尚就是抓自己前来天山密境的那个人类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禅即禅定,佛门之上多有记载,萧极自然信手拈来。
“妙哉,果然妙哉道友先前那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深即为禅,但这句般若波罗蜜却能否为在下解惑”
这陀弥道人听闻萧极的话,顿时神采飞扬,对于萧极先前所说也是大有思虑之色。
“般若即大智慧、大毅力,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即般若波罗蜜”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这一段即是完整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一经念出,这陀弥道人顿时心神大震
“般若波罗蜜”
陀弥道人喃喃自语。
“难道禅之一道,乃是歧途”
听到萧极的佛文,这陀弥道人不禁对自己追求一身的禅法产生了怀疑。
“非也,禅乃渡己,故乃小道,若想成就无上正觉,必先渡人”
萧极已经看出了一丝端倪,面前之人对于佛法有极深的领悟,但是貌似这个世间并无佛的存在,所以使得其误入歧途。
“何谓渡人”
陀弥道人一语问出,萧极却是没有直接回答,口中却是道:
“佛者,觉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佛为大智、大悲、大能,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