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 / 2)
镇元子问道:“鲲鹏道友此事与贫道有何关系”
鲲鹏说道:“红云没有化为飞灰,自然会脱劫而出,而他当年并没有失了大道之机,脱劫之后,自然有机会证得圣人大道,西方二圣欠红云因果之大,你说他们会不紧张此事吗而道友与红云的关系洪荒中无人不知,他们要想对付红云首先便会铲除道友,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
镇元子听此这番话心中有如波涛汹涌,虽然鲲鹏的这番话有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他也不得不防。镇元子又问道:“鲲鹏道友,不知另一部分原因是什么”
鲲鹏叹道:“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道友自身的问题。”
镇元子听到此言不由疑惑地问道:“贫道自洪荒起便一直闭门修炼不沾因果,西方二圣又怎么会来算计贫道”
鲲鹏说道:“镇元子道友有所不知,你处事方面的确是无可挑剔,问题是你所在这五庄观让西方二圣大为不安”
提到五庄观镇元子脸色不由为之一变,说道:“难道西方二圣是怕贫道阻挡他们东进之路,所以要对贫道下手”
鲲鹏说道:“正是如此,五庄观的位置对于西主而言是太过于凶险了,不但也阻挡西方东进之路,而且如今天道已定,西方注定要大兴,佛门必然会进入东方,而五庄观却能断他们的后路。”
此时,镇元子不由有些心慌,但他还有些不死心,说道:“西方有二圣在,贫道不过是一准圣,置得他们如此小心吗”
鲲鹏笑道:“镇元子,你说三界之中最有希望得道成圣的有那几人”
鲲鹏没等镇元子回答,便又说道:“三界之中也只有贫道、冥河、后土娘娘与你镇元子最有希望成圣,而人参果树则是道友证道的关键,此树失损恐怕道友再无证道的机会,不知贫道说得可对”
镇元子长叹一口气,说道:“道友高明,这人参果树的确与贫道休息相关。不有一点贫道要问道友,如今圣人不出,何人敢到我五庄观撒野”
鲲鹏笑道:“此事贫道却没能算出,道友只需知道西方大兴之时,便是人参果树受损之时,贫道还要它事要办,这就告辞了”
镇元子见状也只能起身送鲲鹏出五庄观,鲲鹏离开后,镇元子则是忧心重重。
第一百七十章节和氏璧
相比镇元子而言,鲲鹏却是十分高兴,如今他不但得到了人参果的枝节,而且而有十二枚人参果,这对他完善自身世界又时了一步。
鲲鹏之所以告诉镇元子人参果有一劫,便是想借镇元子之手牵制西方的发展,不让其有过多的精力来东方传道。镇元子虽然是个老好人,但是如果你触动了他的底线,那么这样的人发怒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西游中人参果树之所以被推倒,主要是因为镇元子不在五庄观中,而是上天听元始天尊讲混元大道去了,可是现在经过鲲鹏这么一说,如果元始天尊再请镇元子上天听混元道果,那么镇元子全会想一下元始天尊这么做的目的何在,是否与西方联手,共同来算计于他,这样一来对鲲鹏而言却是妙不可言。
镇元子也明白鲲鹏告诉他这一切并没有安什么好心,鲲鹏自己也知道这点,但他并不担心镇元子不会有所行动,如果说阴谋还能另人视破无效,而阳谋却是你就是识破了也没有用,还是必须按照对方给你设计好的路线而动。
鲲鹏在得到了人参果树的枝节后,五行果树他也处是得其三,虽然说蟠桃根有些不入流,但是鲲鹏心中也早有打算,静等时机的来临。
人参果的枝节在移入世界之后,鲲鹏以三光神水加十二个人参果的精华培育下很快便发芽生根,显出勃勃生机。
时间如梭,转眼间又是百年过去了,周朝终于灭亡,地星整式进入了战国时期,各地诸候相互攻伐,整个地星只能用生灵涂毒来形容。
人、阐两教原先是受周王朝的支持,但是周王朝一灭,各地诸候根本就不再将他们放在眼里,而截教却趁势而起,孔宣所立的儒教,在地星之上也渐渐站稳了脚步,地星大乱牛鬼蛇神都纷纷显身,一时间地星之上是百家争鸣。
有一日,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他心中大喜,都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他认定这山上必定有宝,经过一番仔细寻找后,卞和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这块玉璞正是吸收了崆峒印一丝龙气的宝物,也是鲲鹏为巫族准备的人皇之宝。
卞和是个忠君之人,立即上献给楚王,此时楚国正是厉王当政,他命玉工前来查看,那玉工不识宝物,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到此言顿时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逐出国都。
厉王死,武王即位,忠君爱国的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不识宝手,说这不过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道:“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
卞和感叹地说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普通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
楚文王后到此言心中不由大为好奇,于是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没想到里面果然有稀世之玉。楚文王为奖励卞和对君王的忠诚,将这美玉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不过楚国虽然重视此宝,但也不过认为是一件玩物,并没有认识到此宝乃人皇之宝。到了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将和氏璧送给了赵国。
在赵国得到宝物不久后,人间突然传闻说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于是赵国成了诸国的眼中盯。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此时经过多年征战的赵国十分弱小,而秦国却无比之强大,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忠君爱国,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