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玄魂纵横 > 分节阅读 399

分节阅读 3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论。1

流言之四:伤口巨大则证明一定是达姆弹击中

早先人们在没有了解弹头在各种特殊条件下的杀伤机理的情况下,笼统地认为只有达姆弹才会造成恐怖的巨大伤口。但随着人们对创伤弹道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其实任何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弹头,均可以造成与达姆弹类似的效果,即便是普通全被甲弹头也能如此。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跳弹,即正常稳定飞行的弹头以某种角度碰撞到较硬物体表面后,发生了反弹,改变了弹头飞行的轨迹和稳定性。如果这种弹头又击中人体,由于弹头碰撞后已经发生变形,变得很不稳定,一般会以侧面撞击目标,进而弹头发生解体和破碎。这类伤口一般较浅,但弹头在进入目标很短距离后就将能量释放完毕,伤口尺寸会比较大,损伤破坏较为严重,看起来几乎与达姆弹的杀伤效果无异。有时弹头的杀伤效果与被甲的结构和材料也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二战期间日本使用的65x50毫米sr有坂步枪弹,弹头较长,为使其质心保持在靠后一些的位置上,弹头被甲前面的弧形部分很厚,而圆柱部分较薄。虽然38式步枪缠距小,弹头转速高,相对比较稳定,但弹头出枪口后章动效果比较明显,近距离内击中有生目标时极易失稳翻滚,发生严重变形或断裂,杀伤力和达姆弹类似。但章动消失后,进入稳定飞行阶段,弹头就不易翻滚,造成的伤道比较平直,杀伤效果明显降低。这也是同一种枪弹在实际应用中对其杀伤力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的原因。战争后期由于物资短缺,日本生产的有坂步枪弹被甲质量明显下降,瑕疵较多,但击中人体后变得更容易破裂和翻滚,杀伤力反则比以前的产品有所增加。此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几种小口径军用步枪弹,在设计上也都利用了这种失稳杀伤原理。典型的象美国556毫米193步枪弹和俄国545毫米74步枪弹。193弹头初速很高,但膛线缠度设计刚好使其能够在空气中稳定飞行,一旦碰到人体立即就会失稳、翻滚、破裂,造成很大的杀伤后效。但该弹没有钢芯,而且稳定性偏低,侵彻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后来的855弹在铅芯前增加了钢尖,增大了弹头质量,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远距离侵彻性能,但这也带来了停止作用不及193弹的问题。而74的弹尖部为一空腔,钢芯头部还有铅套的延伸部分,当弹头碰撞到目标后,空心弹尖很容易变形弯曲,弹头减速后,钢芯前面的铅套发生位移,促进弹头进一步失稳和翻滚。由于其弹头长径比达到452左右,因此能量释放迅速而彻底。193和74的杀伤力已经在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得到了证实,因此也有人谴责这类枪弹是变相的达姆弹。1

正文直升机发展及分类,x2

更新时间:20124207:15:52本章字数:4910

直升机是飞机的一种,其最大特点是以一个或多个大型水平旋转的旋翼提供向上升力。直升机可以垂直升降,也可以停留在半空不动悬停,或向后飞行,这一突出特点使得直升机在很多场合大显身手。直升机突出的反坦克能力更是是它成为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一环。直升机的缺点是旋翼阻力大,速度低,耗油量高,航程短,在战争中雷达反射面积大,易遭受地面单兵作战武器的袭击。

飞行原理

普通固定翼飞机飞行浮力源自固定在机身上的机翼。当定翼飞机向前飞,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向上升的浮力。直升机的浮力也来自相同的原理;但是直升机上的机翼并不是固定在飞机上,随著飞机向前运动;而是在机顶上旋转。所以直升机上的“螺旋桨”其实是旋转中的机翼,正确名称为“旋翼”。当旋翼提供浮力的同时,也会令飞机与旋翼作相反方向旋转,必须以相反的力平衡。多数做法是以小型的螺旋桨或风扇在机尾作相反方向的推动,也有新型直升机是靠在尾部吹出空气,用附壁效应产生的推力平衡,好处是大幅减少噪音,而且也可以避免尾部螺旋桨碰损的可能性,提高飞机安全性。部分大型直升机则使用向不同方向旋转的旋翼,互相抵消对机体产生的旋转力。

历史

人类有史以来就向往着能够自由飞行。古老的神话故事诉说着人类早年的飞行梦,而梦想的飞行方式都是原地腾空而起,像现代直升机那样既能自由飞翔又,能悬停于空中,并且随意实现定点着陆。例如哪阿拉伯人的飞毯,希腊神的战车,都是垂直起落飞行器。然而它们毕竞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太低,不可能创造出载人的飞行器,可以说,那是人类飞行的幻想时期。即使在幻想时期,仍然产生了直升机的基本思想,昭示了现代直升机的原理。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的玩具“竹蜻蜒”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画。

竹蜻蜒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于晋朝公元265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它利用螺旋桨的空气动力实现垂直升空,演示了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写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飞行设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现在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机玩具。”这种玩具于14世纪传到欧洲,带去了中国人的创造。欧洲人将它作为航空器来研究和发展。“

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1773一1857年曾制造过几个竹蜻蜓,用钟表发条作为动力来驱动旋转,飞行高度曾达2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直升机的发展史由幻想时期进入了探索时期。欧洲产业革命之后,机械工业迅速倔起,尤其是本世纪初汽车和轮船的发展,为飞行器准备了发动机和可供借鉴的螺旋桨。经过航空先驱者们勇敢而艰苦的创造和试验,1903年莱特wright兄弟创造的固定翼飞机滑跑起飞成功。在此期间,尽管在发展直升机方面他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但由于直升机技术的复杂性和发动机性能不佳,它的成功飞行比飞机迟了30多年。

20世纪初为直升机发展的探索期,多种试验性机型相继问世。试验机方案的多样性表明了探索阶段的技术不成熟性。经过多年实践,这些方案中只有纵列式和共轴双旋翼式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应用。双桨横列式方案未在直升机家族中延续,但在倾转旋翼机翼式垂直起落飞行器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俄国人尤利耶夫另辟捷径,提出了利用尾桨来配平旋翼反扭矩的设计方案并于1912年制造出了试验机。这种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成为至今最流行的形式,占到世界直升机总数的95以上。

经过20世纪初的努力探索,为直升机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并取得显著进展,有多架试验机实现了短暂的垂直升空和短距飞行,但离实用还有很大距离。

飞机工业的发展,使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迅速提高,为直升机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旋翼技术的第一次突破,归功于西班牙人ciervao他为了创造“不失速”的飞机以解决固定翼飞机的安全问题,采用自转旋翼代替机翼,发明了旋翼机。旋翼技术在旋翼机上的成功应用和发展,为直升机的诞生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这架直升机被称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1938年,年轻的德国人汉纳赖奇驾驶一架双旋翼直升机在柏林体育场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飞行表演。这架直升机被直升机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试飞成功的直升机。1936年,德国福克公司在对早期直升机进行多方面改进之后,公开展示了自己制造的fw61直升机,1年后该机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1939年春,美国的伊戈尔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机的全部设计工作,同年夏天制造出一架原型机。这种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构型成为现在最常见的直升机构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