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2 / 2)
来到甘露殿之外,林亦的两个小厮正站在三轮车之前打着颤。
方严还好些,总是不动声sè的习惯了,让人看起来没那么明显,李然就不同了,他激动了,他,一个家奴,竟然见到皇帝了,值了,就算现在就立马死去也值了。
林亦来到三轮车前,踢了一脚李然,将他踢到方严身边去,然后挥手招过来一个侍卫。
不是他不想演示,是因为他不想再出糗了,坐在车子上然后让干爹和众大臣再笑他一次,他没那么傻。
在林亦的指挥下,那个侍卫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要领,很平稳的在甘露殿前的广场上骑了起来。
众大臣站在台阶上指指点点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林亦回头看了看双轮车,这个谁爱试谁试吧,他可是不会骑。
不过好像李世民也知道,看完三轮车之后,就直接带着众大臣进屋去了。
“小亦,图纸。”李世民刚见林亦进来就开口要图纸。
“什么图纸”林亦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是要哪一种东西的图纸。
“废话,当然是所有的。”
林亦无语,他忘了干爹的贪心了。
“还有,这次朕这么急着找你回来,是因为水塔的事。现在已经进七月了,自从四月初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旱到现在,所以水塔的事必须加紧了,朕已经在关内各地开始打水塔的地基了,现在你也回来了,最近就辛苦一点吧。”李世民一本正经地给林亦下任务。
林亦点点头,这个他早就料到了。要不是有事非他解决不可,那么也不会这么急着将他抓回来。本来是不愿意当劳工的,但看在干爹那么痛快的给他钱建魔法工厂的份上。还是应了下来。
李世民见他答应了,很欣慰,他还以为这孩子会跟他讨价还价一番呢。之后他又将目标转到了房玄龄的身上。
房玄龄现在任中书令。同时兼任户部尚书,按说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户部是钱袋子啊,交给别人,李世民可不放心。
“玄龄,如今在各地兴建的义仓如何了”这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李世民很是关心。
“正在修建,各地的官员都比较配合,只是现在粮食还不太够。”
“裁撤官员进行的怎么样了”李世民转而问长孙无忌。
“禀皇上,在京的官员现在已裁撤大半。机构jg减了不少,现在剩下的八百人左右,也都是很有才学的务实官员,各地外放的官员,现在正在统计。在今年年底的时候有望裁撤完毕。”长孙无忌可是顶不了少的骂名,但为了大唐,他也只能认了,这就是现在李世民还没让他入尚书省的原因。
“皇上,今年是元年,应该开恩科的。更何况我们也得培养一些有才学的务实之士。”杜如晦建议道。
“臣附议。”魏征也很赞同。
李世民点点头,“那就这么办吧,将恩科放在十月。”
“恩科考试做官吗都考些什么”林亦好奇地问。
“自然是考孔孟之道,学问不好,心地不善怎能做官”李世民似笑非笑地回答林亦。
“那有什么用我倒是觉得应该按官职定考试内容,考学问的话,这样的人进来就专心做学问。若是任地方的县令,则更应该考些农业知识和民生的各方面,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官啊。”林亦不明白,为什么连因人致用的道理都不懂呢
“呵呵,小亦啊,那些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可就等着科举榜上有名呢你现在改了考试内容,不是让他们的努力付诸流水吗”杜如晦也是读书人,难免对读书人有些同情。
“怎么会呢他们当然也可以考啊,考上了可以帮大唐编书嘛,这才叫因人致用。”
林亦的话音落了,但甘露殿中一片静默。
“我刚刚听众位大臣不是说要务实的官吗那么这样选拔是最合适不过的,为什么众位大人却不认同呢”林亦很是不解。
李世民眯着眼皱着眉,一副苦恼的样子。
众位大臣也是低头深思,谁也不讲话,只有秦琼和程咬金这两人在打量着众人,科举的事,是没他们插话的余地的,但凭心而讲,他们赞同林亦比较多。
“小亦,你先下去,把你的想法写成奏折呈上来。”李世民开口打发了林亦。
“叔宝,你和咬金也先回去吧。”
林亦无奈地跑去东宫写奏折去了。他这是不是多事吗还给自己揽活,但让他放任大唐走弯路,他又看不下去,谁让干爹没把他赶出去,非让他听到了这么多呢。真是天生劳苦的命啊
一片寂静的甘露殿中,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魏征朗声说道。
“这句话能改变流传以久的科举制度吗”李世民不确定。
“臣觉得现在是个好机会,今年本就不是科举之年,只是皇上开恩科选人材,所以与以往不同也是情有可缘的。”杜如晦接话道。
“贞观元年,起始之年,正是改变的好时候。”房玄龄赞同道。
“臣来组织。”长孙无忌勇敢地站出来背黑锅。反正他也得罪了不少的官员了,还差几个连官员都不是的读书人吗
“我们先看看小亦的奏折再说。”李世民点了点头,看来大家都认同林亦的观点,只是碍于传统才会仔细思索,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会不会引起读书人的暴动啊
第一百五十六章科举要改革吗
林亦对这份奏折很重视,这是在为大唐的未来选拔人才,如果制度不好,直接会导致国力的降低,这可不上他想看到的,所以他思索了很久才下笔。
一直到李承乾下学回来吃饭的时候,他还在写。
李承乾没有打扰他,只看林亦的表情就知道他现在进行的事情绝对很重要。
直到林亦轻出口气,放下了笔,他才走过去,拿起来看。
科举的科目及应试要求李承乾只看到了这一个题目,就歪头惊奇地打量林亦。
他怎么会写这个啊难道父皇让他当主考官真是太不可思义了
带着震惊的心情,李承乾继续读了下去。
科举的科目:
算科:取前三名。应试要求:熟悉做帐,熟练使用算筹,并能解开各种算术难题。
经科:取前五名。应试要求:jg通孔孟之道。
农科:取前十名。应试要求:熟悉各个地方的农业作物,曾有下田的经验,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天灾,并对治理一县之地有着完善的想法,略通大唐刑律,善于解决邻里矛盾。
律科:取前五名。应试要求:jg通大唐律法,善于分析,坚持正义。
医科:取前三名。应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