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 / 2)
当然,贾敬他媳妇还有个别的想头。那就是通过各种消息,让她知道了元姐儿的性子以及元姐儿在宫里的各种作,思及元姐儿的教养,她是真的不敢将刚刚出生的闺女交给荣国府的老太太教养。
秦可卿这个孙媳妇,她是什么样的出身,大家心里都有数。将小闺女亲手交给她,可比交给一个一把年纪,不知道哪天就被抬回金陵的老太太强。
于是婚事就提前了,哪怕这个时候,贾蓉的年纪还......
秦可卿虽然是以小官家的长女身份嫁入宁国府,可她那嫁妆,以及她那些父族‘亲戚’的添妆,让秦可卿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只就算是如此,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当今听说秦可卿出嫁,还特意让戴权以他的名义去送了一份厚礼。
谁都不是傻子,一个御前总管大太监,就算是被人称做内相。私下里如何,暂且不论,可到底在明面上拿不出来,也不敢拿出来那么多厚重的物件给人添妆。
所以这份添妆礼实际上是谁添的,不缺心眼的人都明白。
带着可以傲视整个贾家的嫁妆,带着亲爹给她留下的人,再带着父族‘亲戚’随手送的陪房,贾珍看着美艳得不可方物的儿媳妇,馋得心绞痛都犯了。
现在就这般了,长大了还得了?
尤氏还好些,她本就是继室。再加上早就知道这个继子儿媳妇出身不凡,也没想着要摆婆婆的谱。
等秦可卿嫁进来满了百日,尤氏直接交出了管家权,随便秦可卿怎么管,反正出于孝道,谁也亏不了她。
贾敬只成亲那日回来了,呆到秦可卿上了族谱便带着人去了城外继续修他的双修之道。
荣国府见宁国府婚事办得那么急,便知道不好。于是就算是贾母也拿出了不少好参好药送过去。
旁的不求,只求族长之妻熬过明年二月,若是三月初死了那就最好了。
女子皆是为母则强的。
为了妥善安排亲闺女,贾敬他媳妇,直拖着一口气,对这个孙媳妇那是考查再考查。
最后终于确定了秦可卿的心性,将亲闺女越过儿媳妇交给孙媳妇以后,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带小孩什么的并不难,丫头婆子一大堆。平日里多上些心也就是了。只一嫁进来,就当娘,这对于秦可卿来说是个非常新鲜的体验。
她身边不少宫里出来的嬷嬷,拨上两个过去,便再没什么不妥。
作者有话要说:声明一点,没有为了黑而黑谁。只是想着一个人处在什么位置,她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立场。就说贾敏吧。林黛玉能平静的接受袭人的存在,说明自小她就看得多了。从哪看,不排除自已家了。自己家里有妾室,所以才会接受的那么快。
再一个贾敏是谁,贾母的亲生女儿,林黛玉的亲妈。荣国府,贾母那一代有庶出的孩子吗?
在什么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哪怕她不想,也会有人逼着她去想。
再一个啥样的女人才会真的将别的女人和自已男人生的孩子视如已出,而非眼中钉?
圣人吧?
真心没黑谁,不能误会作者哦。
第112章
贾蓉年纪忒小,秦可卿也只比贾蓉大了一丁点。所以俩人这会儿子成亲按理说是不能圆房的。
也正是如此,秦可卿住着宁国府位置一般,但收拾得最精致的院落带着她婆家的亲姑姑一起生活。
等过几年,贾蓉和秦可卿都大一些了。秦可卿就会搬到贾蓉的院子里,而这处贾敬媳妇特意让人收拾出来的精致院落就归了惜春。
惜,珍惜,爱重矣。
但愿她闺女能够被人珍视。
婚礼没两天便是中秋佳节。
元姐儿人懒,按例休了月假。
当今想着过节了,让自己舒心一些,于是也特痛快的给了假。
相较于躲懒的元姐儿,秦可卿却躲不过要应酬。
当初宁国府派人去秦家说提前成亲的事,秦可卿只犹豫了一会儿,便示意秦家同意了。
别看她年纪小,可她是什么身份,她最是清楚。
趁着这会儿皇家对她还算照顾的时候,早早将自己嫁了,等过两年她在宁国府站稳脚跟了,就算是皇家那边对她不再像现在这般照顾,她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患得患失了。
生怕哪一日,上面想起了父亲的旧事,迁怒于她。又怕上面忘记了她,任她自生自灭。
早早嫁出去,终身也有靠了。
因着这会儿子刚成亲,太婆婆还活着,所以一家人并没有挤到荣国府去过节。
再一个宁国府是长房,哪怕贾母辈份大,也大不过族长去。
只是太婆婆病重需要静养,秦可卿心巧玲珑心,只将自己的顾虑说起两层婆婆听。
贾敬他媳妇自然也懒得应酬那些族人,倒底还是让吩咐尤氏和秦可卿在府中开了一席。
只时间定在中午,这样一来到了下晌,他们家也就清静了。
尤氏领命,当即带着秦可卿忙碌起来。
秦可卿除了要跟尤氏忙着中秋家宴,还要忙着给她的那些父族亲戚们回礼。
虽然有亲王,也有郡王,不过秦可卿想着都是自己的叔叔,便都回了一样厚重的礼。
以宁国府的名义给各府送礼,也算是将人脉带进了宁国府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