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我跟爷爷去捉鬼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赖文正说:“可惜你们都姓胡。因为在绩溪方言胡与浮谐音,所以这龙船就不稳了。本来你们胡家还可以更有作为的。”

胡念五急忙问道:“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破解方法”

赖文正说:“须靠铁锚,铁锚是丁字形的,所以得找一户丁姓人家搬来龙川,为了安心,你要给他建造房子分给他土地,这样将这船就钉住了。”

胡念五担心说:“可是丁姓人家日后人丁兴旺,到时没有钉住这风水宝地,丁姓后代人口比胡姓多反而分去灵气了,怎么办呢”

风水先生说:“这个问题我有破解这法,钉子太多船会沉,反而不好,最好是单钉单卯世代单传,为了不让丁姓发达,你请一对穷苦的丁姓夫妻,并将他祖坟迁来,我在丁家祖坟里做了手脚,让丁姓只能代代单传。”

胡念五就照赖文正的说法去做。

说来也奇怪,24代过去了,真如风水先生说得那样,村里只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在封建设会,生女孩不算传宗接代,生男孩才算传宗接代。

在自然发展的情况下,何以保证24代都是代代单传风水先生到底做了什么手脚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新中国建立后,丁家地与胡家处于平等地位,却仍是三代单传。

当丁姓人家迁居龙川之后,龙川村人果然才辈出、代有高官。根据胡氏宗谱记载,仅宋、明、清三朝龙川就有进士11名,明朝就有进士7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族开三府”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史胡宗明三人。还有,清季绩溪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北宋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徽墨大师胡天注父子,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内外著名学者胡适等等。

爷爷说的人名中,我只知道“胡雪岩”和“胡适”,但是这两个人名就足够让我震撼了。

刚开始我还以为爷爷弄混淆了,把只要是姓胡的名人都凑上数。但是后来一查资料,我才发现爷爷说的每一个人确实都是那个地方的。

那时我还没有参加高考,不知道将来会有个更加重要的人物也是出自那个地方。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想起我们国家的主席也是姓胡,恰巧又想到爷爷给我讲的那个风水故事,出于好奇心理,我查了一下资料,没想到居然也是出自绩溪县那个地方

在当时,这是我和奶奶,包括爷爷都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奶奶不知道爷爷罗列出来的人都是什么人物,但是她知道“进士”和“尚书”的重量级别。于是,她“哦”了一声,勉强相信了爷爷的话。

13风水讲解

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

中国古科技理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书中爷爷说“李铁树”那块地方就是气的问题、数和象。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它们是:能量、信息和态势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气,是客观存在,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能量。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信息。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用现代科学概括为:象是能量依据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态势。

宇宙万事万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们的存在态势;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态势,有态势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础。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实在的,具体的。信息“数”指导能量“气”按一定态势“象”存在,能量“气”依照“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象”,存在态势“象”受信息“数”指挥,以能量“气”为基础。

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易经和佛经所说的精、气、神。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神,就是构象。

精,中国古代先圣又称玄、道、元、一、水。称精,是因为人体信息来源于父精母卵。称玄,是因为信息难以观测,怀玄、玄具难测,太玄无形容;称道,是因为信息决定宇宙万事万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称元,是因为信息在有形质宇宙之始;称一,是因为一为自然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抱一、守一、归一、真一、太一;称水,是因为地球生物发源于水。

中国古科技理论中所说:“理”是研究数、气、象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理是人所确认的能量存在形式,简称构象,或称能场。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西方科学赖以发展的演绎推理法;一是中国及东方科技来源于类比归纳法。

演绎推理法适用于有限数理范围,类比归纳法适用于无限数理范围。人通过象认识气和数,而象有“无”和“有”的分别。人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能感知的客观存在为有;反之则为无。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为常,或恒;这就是易经所说:“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可以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称为特化。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体的道、名、气、数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国先圣认为:物质是能量气的一种较为稳固的特化形态。现代高能物理已经证明: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气,没有物质。宇宙,包括太阳系由气形成。生成宇宙的“气”,现代科学认为源于黑洞,中国古科技理论称为无极、无为。“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

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问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

西方人在惊叹之余呼“ygod”,就是“我的上帝”。而中国人则呼“我的天”。中国古代先民,没有像西方人那样人为地创造一个“上帝”,认为主宰天地人万事万物的那个东西是“天”,是“气”,是“场”,是宇宙间的“精气神”或“数气象”,亦即宇宙规律。并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阎王。天地人是一体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同理。

整个宇宙是由:能量气、信息数和态势象三部分组成。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