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8(1 / 2)
族祖龙烛龙也有这般神通。元神推演能知周天事物变化,这也是龙王自出世后,越来越强大的原因。
不过今日他来瀛台山是有求与人,也不敢在明玉摆龙王的架子,把姿态放的极低。其实就算他对明玉无所求,见到明玉也不敢托大。三界六道,鸿钧道人以身合天道,真正的至尊就是七位圣人。
敖润向明玉拱手道:“小王今日前来,却是有求于真人,还望真人看在多年邻居的份上,相助一二,小王感激不尽”
明玉见东海龙王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也不想刷了他的面子,故作好心的对龙王说道:“龙王何出此言,贫道愧煞。龙王可是遇到难解之事”
“何止难解,此事若是无法处理好,龙族怕是就要丢了立足之地了。”敖润心中苦笑,“唉”一声叹息。复又对明玉说道:“当年帝俊伐四海,真人杖义手,保我龙族安宁。龙族一直不敢忘记。此次小王又来麻烦真人,实在惭愧的很啊”
明玉呵呵一笑。对东海龙王说道:“我等同居海域,互为邻居。龙族有难,帮忙也是应该的。今次龙王前来,看来又遇到难事了吧”
“真人果然算无遗策,若是遇到无解之事,小王也不敢打扰真人清修。”
“有什么打扰不打扰,龙王太过客气”明玉此话刚一说完,松叶童子便端出一个玉盘,放于敖润面前的玉案上。托盘里全是吃食,五针松果实,各个仙果灵品,还有一壶仙洒。
放下这些东西后,松叶说了一句“龙王请慢用”后,便走出无量金宫。这位松叶童子也是机之辈。龙王前来拜见,其中定有要事。把吃食摆好,招待了龙王,金宫中再它事。跟在明玉身边哪里事情他可以知道,哪些事不需要他知道,松叶一直把握的很好。
昊天自开始谋算的时候,便散出不少的探子。东海龙王才出龙王,就有探子禀报昊天,说那敖润到了海外。昊天听到后,脸面不由一变。知道自己的算计被龙王看穿了。连忙找瑶池商议补救的方法。他为天帝,早有感应,天地有一劫,此劫开始前他便要转世轮回一次。
说实在的,昊天做了这么多年天帝,虽然权力被分散了不少,可他也有滋有味,不再轮回受苦。只是此事由不得他做主,昊天无奈,只能在转世前做些安排。以他的想法,就是收服自上古时期一直不肯真心臣服天庭的四海。让自己声望大增。到时,等他转世重回天帝之位后,就能很容易收回自己不在这段时间时失去的权力。正因为这个想法,才无端生出这么多事。
瑶池听了昊天的讲述后,不由大皱眉头,昊天的想法倒是好的。不过太过急匆匆的就实行,而且手段稍欠光明,怕是会被众圣不满。
“那些圣人一个个其实都不怎么管事,你却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使出什么离间计,打主意打到这些圣人身上。恐怕这些圣人不会给你好脸色啊”瑶池对昊天说道。
听到瑶池的话后,昊天急了,连忙问道:“你可是想到了办法,只要能缓和一下我与他们的关系,随便怎么样都行。”
“当初我们出来紫霄宫时,老爷曾送我一颗种子,我把它种在了西昆仑山。如今已经成熟,挂了第一批果。不如由我出面,以品尝蟋桃为名,招开一个蟋桃会,邀请天地冥三界各路仙神。到时给这些圣人也送一分请贴,你觉如何”
“哦”
听到瑶池的话后,昊天暗自一想,觉的这个方法极好。不由拍着掌巴笑道:“此方甚妙,一来可借此表达我的谦意,二来也能章显天庭威严。高,实在是高”
这边昊天瑶池开始张罗蟋桃会,瀛台那边东海龙王开始哭诉自己的艰难。尤其是他有一位太子死于昊天之手,让他极为难过。好在敖润做了许多年龙王也不是白给的,龙妃也有不少,第日劳做,给他生了不少龙子龙女。
明玉对于昊天做出的小手段自然不看在眼里,觉的昊天确实还不太成熟,这与他的经历有关。常的待在紫霄宫,没有与界接触过,处理事情时,难免会激进一些。
虽然昊天暗中算计明玉。不过这种事明玉根本不看在眼里。对于龙王所说的帮助,明玉想了想,对他说道:“贫道不比从前,实在不便出手。那昊天非帝俊狠心,你也不用担心他伐你东海。至于其它事,贫道记挂在心上,时机到时,自然为你与昊天说说情,你觉如何”
东海龙王来时,也没觉的有多大的希望。明玉今非昔比,瀛台山也与当年不同。如今听了明玉的话后,东海龙王也很满意了,只要明玉为他说句话,他的日子就要好过不知多少倍。
“如此有劳真人了,小王不敢太过打扰真人,这便告辞。日后真人有瑕,不妨去龙宫做客,小王当好生招待”东海龙王见事情有些眉头,便提出告辞。
明玉也不留他,“龙王慢走,松叶送龙王离山”
“弟子尊命”
东海龙王起身与明玉躬身行礼后,走出无量金宫。宫外松叶正等着他,见龙王出来,松叶与他作揖道:“弟子送龙王下山”说完带着东海龙王向瀛台山下走去。
“有劳童子了”东海龙王跟在松叶身后,直出了瀛台山后,才驾着云朵飞向东海。目送敖润消失后,松叶返身回了无量金宫,与明玉交令。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三一三章梅山六怪遇孔宣
却说龙王自东海龙王离开后。明玉在无量金宫中修行,悄然间已然五百年时间过去了。这五百年时间明玉对于道法又有领悟,法力也是越发深不可测,却是感觉在瀛台山待的时间太久了,想出去走走。
自云中子南极仙翁离开瀛台山后,无数年了,再也没有回来过,明玉便掐指一算感应到二位弟子无事,便放心了。
这时就见孔宣和清仙从外而来,进入宫中。二人进来之后见老师已然出关,忙上前拜道:“弟子孔宣清仙拜见老师。”前玉虚抬手虚扶道:“起来吧,你二人这些年曾去哪了”
孔宣回到:“云中子师兄约会之日,弟子二人前去听道了。”
明玉诧异的问道:“既然是你师兄讲道,你二人怎的回来的如此之早。”
清仙说道:“老师,师兄今日却是不曾讲道,只是告诉我们大劫将起,让我们不要出山,只在洞府内修行,不要出山,以免沾上煞气。故而我们又回来瀛台山。”
明玉闻言一愣,想到:“云中子也算到大劫要来了吗这些年没见。他的道行看来进步很快啊”
转念又想到“这封神之事乃是道祖定下来的,不凑够三百六十五人恐怕是不行的,元始道人为了避免阐教弟子上榜恐怕还是另有一番算计,而且他与通天的截教教义相反,怕是要生出些事端来。再说西方教为了大兴,恐怕也会这样做些安排,我倒是也是提早做好准备,不能让他们给拉下水去。这一劫乃是玄门大劫,我明教孤悬海外,想来只要门下弟子安静的待在瀛台山,也不会出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