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6(2 / 2)
“穆先生”苟镇海见穆英豪有些心不在焉,试探性地叫着他。
穆英豪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尴尬地笑了笑道:“没什么,只是在回忆有没有听人说起过这个山西王,你说他以前不是地师,曾经还叱咤风云,这么说他也是半途出道的人”
“的确,他也是半途出道的人。”苟镇海点头道,“师从何门何派我不清楚,只是前班主在世之时告诉过我,他落难之时曾经投靠孙魁元,被孙魁元麾下的一名文书副官收为徒弟,那人教了他些异术的法门,手中还拿着一本手书的残册,听说完整的册子中记载了中华各地藏有宝藏的地方”
“天书”穆英豪插嘴道。
“对,先生也知道”苟镇海睁大眼睛盯着穆英豪。
穆英豪故作冷静笑笑道:“当然知道,不过那只是传闻而已。”
天书的确只是传闻,早年传说是天地会当年为了反清复明积累下来的一批财宝,谁都知道要打仗必须有钱粮做后盾,天地会为了反清大业,遍寻天下奇人异士寻找藏有财宝的地方,花了多年时间,将找到的财宝分成数份,不过在当时却又因为白莲教起义和清廷的追杀,无奈之下只得将财宝分别藏在了几个不同的地方,为了保险起见,藏下宝藏的时候,几批人马互相都不知道其他人所藏的地点,只是将自己所藏的地点和方位记录下来,后来便传闻,谁要是拿到了几批人马手中的册子,再合为一本,就是天书。
当然,这些仅仅只是传言,毕竟当年的天地会反清复明是最坚决的,传闻还说党曾经也想接近天地会,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天书,有起义的资金。虽然都是反清,但反完之后,天地会是要复苏大明朝,而党是要共和,道不同不相为谋,当然是一拍两散,至于后来天书的下落如何,谁也不知道。
苟镇海说前班主山西王竟然拜孙魁元一名文书副官为师,而且那名副官手中还有天书的残本,是其中一册,这么说至少里面记录了其中一个藏下宝藏的地点
穆英豪对宝藏没有兴趣,只是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不会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造成影响。
“苟班主,话说到这里了,你干脆把前班主山西王的事情说个明明白白,因为穆某上了年纪,脑子不好使了,实在无法断断续续的听下去。”穆英豪其实是有些没有耐心了。
“好好好,穆先生见谅。”苟镇海说到这,却忽然停顿换了个问题,“穆先生难道不觉得奇怪吗不奇怪为什么我偶遇穆先生,却要掏心掏肺说出这么多往事”
穆英豪摇头,其实到如今这个动机已经不重要了,按照自己行事的方法,他们要是不扰民,不做坏事,自己可以装作没看见,但要是他们偏偏要犯邪作怪,那就休怪穆某手下无情了。
苟镇海也不解释自己的动机,只是开始讲述江西王的往事:江西王曾经姓什么叫什么,连他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早年是个飞贼,因为拳脚功夫厉害,曾经师拜断金门的一位刀头为师,学了一齤手并不华丽但相当实用的刀法。断金门讲究的刀法只是力量、速度和准确度的配合,没有花俏的招式,以示弱为主,找准对方的空挡一击必杀。江西王也是凭借着这一齤手刀法独步当年的江西黑道,也因为义字当头,多年过去手下跟随的兄弟上百,但他也着实聪明,从不在一个落脚点住上半个月,躲避着官府的通缉和其他仇家的追杀。
但好景不长,最终江西王还是被人围剿了,手下兄弟幸存者甚少,他逃出来之后,不得已去投奔了曾经也是相同出身的孙魁元。那时候,有人有枪就是支队伍,再有点政府的门路,就可以收编,从土匪摇身一变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孙魁元麾下收了不少这样的人,甚至私下还自比是三国时期的吕布,只是他不会走吕布那条老路,更不会落个白门楼一命呜呼的下场。
不过孙魁元也是相当的聪明,知道山西王这个家伙,既然绰号中带个“王”字,而且还是众人所送,肯定不是个简单的家伙,万一有一天取自己而代之那就麻烦了,这种人能用,但只能如曹操当年“善用”关羽一样,关键时刻用上就行,其他时间还是雪藏起来吧。
就这样,山西王被挂了个空头衔养在孙魁元的麾下,军中还新送了个绰号给他,叫“后院王”,借此讽刺他曾经那个霸道的称号“山西王”,现在只能整天呆在后院称王。
第三章上天书开卷i
山西王成为后院王之后,整日没有荒废,也没有沉迷酒色之中,而是每日苦读各类书籍同时练刀习武,而这一切都被孙魁元的那名文书副官看在眼中,认为他绝对不是池中物,要是有机会必定会一飞冲天。
这名文书副官是谁他和山西王一样,是个雪藏的人物,只不过山西王的雪藏是孙魁元的授意,而文书副官的雪藏却是自己的意愿,因为他是无奈之下才藏身于孙魁元的麾下,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因为他手中有一本当年孙魁元炸开东陵翻出来的“废纸”,也就是天地会所制宝藏天书的残册。
孙魁元不能说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但也不能说有文化,那残册到手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好在那位一直“追随”他,当影子军事的副官是个明眼人,翻了几页,看着上面的暗语立即明白那是天书残册,知道这残册的价值也许比不上整个东陵中的陪葬物,但要是找到整个天书,那就另当别论了,于是偷偷藏了起来,还当面耍了个障眼法,把残册给“烧了”。
那名副官也是个堪舆师父,只不过他对宝藏之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说到底还是想查明白生死之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是异术者们毕生的追求,他也不例外。他研究过那本残册,从地点上来看应该是陕西境内,但路途遥远,当时战乱危机四伏,他不敢轻易独行,最重要的是他发现残册中描述的宝藏所在地,是个天墓他立即明白,也许当年天地会藏下宝藏的那群人中,知道那是天墓,只不过担心藏宝藏的人中知道那是天墓后,会有私心,于是隐瞒了这一点,只是说那里是个天然绝佳藏东西的地点,否则的话早就有人把自己的祖辈拖进天墓中葬下了,而且还会口称这是“反清复明”的最大捷径。
残本在东陵发现就是个很好的证据,无疑是说明了当年天地会出了叛徒,向朝廷投诚了,否则的话残本怎么会在东陵中发现而且还装在一个非常华丽镶满宝石的箱子之中东陵中葬着谁而残册从哪个地宫中刨出来的就是慈禧所以文书副官才这么肯定那是真的,是天地会叛徒投诚的礼物,至于慈禧为什么没有派人去寻找,大概是因为投诚的时候天下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吧。
文书副官要去找天墓,沿途必须有保镖,而有着一手断金刀法的山西王是不二人选,孙魁元手下也有比他厉害的人,但那些人都不值得信任,要不是小人之流,要不就是绝对忠心于孙魁元的家伙,所以都不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