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5(2 / 2)
地藏环顾这座石室一周,伸手一拢,虚空中便现出一个水罩来不,不是水罩,而是内外气体流转不同,看起来像两个空间。地藏对悟空道:“进去”
悟空知道地藏要助自己修炼,便毫不迟疑进了这个空间之内,耳边响起地藏的声音,道:“此中廿载一日,每隔十年,我将宇道之体悟传你一次,你且慢慢领会便是。”
二十年一日悟空不由得心中震撼,地藏只随手一挥,便可构造出如此厉害的空间来,这本事只怕无几人能做到吧。地藏此举只怕耗费许多法力,自己可不能辜负他才是。
悟空静静坐下,一切不想,只觉地藏传来一丝神念,直入自己脑海之中。悟空慢慢体悟地藏这道神念,如同在暗夜中看到了一丝微光,欣喜若狂,原来入圣要从这里开始他收拢心神,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之中
观音离了已成废墟的自在宫海底,心中升腾起一丝怪异的感觉。
按常理论,无论自在宫与大五行灵血阵都耗费她许多心血,今日一朝倾塌,观音虽稍有心痛之感,却不如心中如释重负来的更强烈一些。明知如来将会重责,观音却也没有了许多惧怕,或者这事便是天意吧
再想起那个诡异的字条,观音更是一丝负疚也没有,平心而论,她为如来做的够多了。她甚至有些期待,自己还有没有可能重投门庭如果那个字条的主人是三清
不觉间到了落伽山,观音居上下望,落伽山依旧如往日一般静美。龙女站在莲花池前观鱼,木吒在后山竹林与哪吒闲坐,空中仍有二十四诸天巡视这是我的家啊,观音掩去面上失落,换上永恒不变的微笑面容,落在了莲花池旁龙女身畔。
龙女见观音来了,也只微微侧身一望,便接着观鱼。
观音道:“游来游去,总出不了这池子,有什么好看呢”
龙女头也不回,喃喃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刚一说完,她忽觉不妥,忙对观音道:“龙女一时失神,菩萨勿怪。”
观音摆摆手,道:“我岂会怪你,你这句话是自何处看到的”
龙女语声低了下来,静静道:“是龙树说过的。”
“龙树,龙树”观音念叨了几遍,道,“这话说的,妙啊”
二人对立片刻,观音收回飘远的目光,问道:“你当年离了龙神,愿随我来南海,可曾后悔过”
龙女不解道:“为何后悔”
观音又道:“他日若我普陀落伽山成不可容身之所,你又何去何从”
龙女见观音表情严肃,勉强笑道:“菩萨说笑了,哪里会有那么一日”
观音道:“你虽名为我侍女,其实这天地间,唯我二人能相互排遣些寂寞,却和姐妹也没甚么分别的,我方才所说,并不是虚言。”
龙女道:“菩萨既然知我,可曾见我在意过什么”
观音点点头,道:“好吧,看来,是我在意太多了。”
观音缓缓步回莲台,目光不经意又瞥了一眼池中之鱼,心中自问,不知我能否脱出这一池之水呢
便在此时,观音神色一凛,凌空飞起向西方迎去,只见阿傩尊者驾云前来,见了观音先施一礼,道:“观世音菩萨,佛祖托我来传个话。”
观音还礼道:“尊者但讲无妨。”
阿傩道:“这第一句便是,唯我佛门净土,方有自在花开。”
观音面不更色,心中却泛起波澜,原来自在宫一事如来早就知道,他始终未曾警示自己,自然是有把握将自己牢牢掌控住。这句话不用过多解释,便是劝观音收心的,观音仿佛听到如来在耳边道:“自在宫一事,我不怪你,今后可莫要再妄动杂念了。”
观音道:“我记下了,第二句呢”
阿傩道:“第二句是,取经之事不可误,半月之内促阴阳”
听完这一句,观音心中大惊。促阴阳如来知道那张字条那便说明,如来知道自己已知唐僧便是阴阳神猿一事,也知道自己对他的恨意了若是如此,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呢
观音强自镇定,向西方施了一礼,道:“弟子谨记”
阿傩见观音自称弟子,急忙闪在一旁不敢受此称呼,他虽不知如来此语何意,但见观音神色有变,自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回去定要和佛祖一字一句详报。
观音施过了礼,问道:“第三句呢”
第三九二章白玉珠
阿傩道:“这倒是件喜事了,第三句便是,再入灵山,你即成佛”
观音面上一喜,道:“多谢尊者”
阿傩双手合十,与观音客气几句,便转回灵山去了。
观音望着阿傩背影渐行渐远,玉面俏容蒙上了一层阴霾。这三句话,细究起来,其实一句比一句阴狠。第一句还则罢了,无非叫自己一心侍奉佛门;第二句却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你观世音没有什么能瞒得过我如来佛祖的只是观音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如来是如何知道那张字条存在的呢
第三句最令观音胆寒,成佛灵山诸佛观音见得多了,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张口闭口都是佛经法典,实在索然无味到了极点,自己若也成佛,还不如干脆死了算了这个成佛,也说不好是如来对自己的拉拢还是恐吓了,或许在他眼中,每一个释门中人都是愿意成佛的吧,但这点如来却真看错了我观音菩萨,偏偏不愿成佛
但是,眼下便有一件大事等着自己去做。“半月之内促阴阳”,如果唐僧真的不走了,便要使出那个法子了吗如来传给自己的那个法决,一旦念出,唐僧便真的能继续西行难道如来将唐僧操纵成一具木偶傀儡了吗
半月之后,自己是按照如来指使行事,还是另想他法,再谋生路
观音此时大为犯难,身子伫立在落伽山附近海上久久不动,海风强劲,将她白色裙袂吹得猎猎作响
悟空身处狮驼岭中,不知人间岁月更迭,自己已沉浸在地藏送他的那一缕神念当中。
这缕神念里,蕴含的是地藏自混元金仙巅峰跨至混元至圣的所有感悟,悟空也不知思量了多久,才渐渐摸索到了一点苗头。
原来在此天地之间,无论是人是兽,凡有九窍皆可成仙,其中有许多玄妙之处。
所谓九窍,乃是两眼、两鼻孔、两耳、口、下身水道与谷道也。
有经云∶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天地交而生化万物,反而推论,人便是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是以人之形身,应天地之日月、星辰、山川、溪谷等等。
而人之九窍,上三窍如眼鼻耳皆为偶数,下三窍口、水道、谷道皆为奇数。奇偶之间,又称为人中,此非巧合,有根有据也。
又有五脏皆与九窍相连,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等等。五脏之中,肺、心、肝为阴中之阳,故而开窍皆偶,脾、肾为阴中之至阴,而开窍皆奇,此天地炉锤之妙用也
盖因九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上下和平,水随气而营运于外,是天地交而九窍通也。若阴阳不和,则九窍闭塞,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
而修仙者既与天地同根,本身便自称宇宙。常人生不过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