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2 / 2)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张世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原某野战军的副军长,其老首长,正是现在的大
总理,当年的国家内务部实权人物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当年,在张家老爷子仕途正盛之时,为了支持老首长在高层政治斗争中
免于被清洗,依然辞去了安全局的职务,要晓得,华北区负责人,可是相当有实权啊
辞官之后,张世明一心从商,凭借为官多年积攒的人脉和老首长的关心,短短两年时间,愣是把实业
做成了s省第一,全国前五十,有力的打击了老首长竞争对手的经济支柱,彻底断绝了老首长的后顾之忧
。
后来,张世明正值壮年,却因为心脏病突发,瘁然离世,留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好在,林大彪协
助父亲多年,早就熟知了各项工作流程,毅然接起了这个担子,并邀请了自己父亲旧部的儿子,也是自己
的好兄弟周维一起来经营。
之后,林大彪积极经营,周维则着力于修复和拓宽张家老爷子留下的关系网,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多
次协助那位老首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化险为夷,坚定不移的站在了老首长一方阵营,为老首长的晋级立
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老首长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总理。
而远大集团,也从一个省级企业,发展成为了现今大华第一集团林氏集团。
一切,历历在目啊
而今天,汪肖锋作为安全局的负责人之一,这么积极的关心大华林氏集团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保
护大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也是出自总理的授意。
周维和林大彪对此也心知肚明。
毕竟,双方都已经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
但是,谁料今天,异变突起。
汪肖锋“风云有变”四个字的含义,别人听不懂,可是周维和林大彪能听得懂
在大,除了国家主席和国家总理之外,什么人,能够担当得起“风云aos”二字。
现在,风云有变,只可能是二者中的一位出现了变故。
无论是谁,对于林氏集团来说,都是不可预知的灾难性变数
周维看看外面的黑夜,只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天龙山上,众人正讨论的激烈无比。
当前周雨烟的话题,是大华近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人物袁世凯
史家袁伟时有这样一句话: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
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而袁世凯无论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东瀛交涉,还是在晚清改革中敢为天
下先;无不说明一点:这个人从行为上看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提起小站练兵,熟悉大华帝国近代史的不得不说无人不知。小站位于天津津南区,这里不仅以袁世凯
曾在此练兵而出名,并且还以盛产驰名中外的小站稻而出名。由于这里水网密集,稻谷飘香,鱼肥蟹美,
过去有“小江南”之称。然而,李鸿章督直以前,这里却是不生稼禾的盐碱荒地。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事件,不久,李鸿章接
替了崇厚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到天津后,感到天津作为京畿之地,又一次凝色的一次地处海口,加强防务
非常必要。于是于同治十年1871年,将驻扎在陕西的淮军盛字军老盛军调到青县的马厂驻防。同
治十二年1872年,为加强近海地区防卫,李鸿章又一次凝色的一次命盛字军统领周盛传在津南地区的
新城修筑炮台。炮台筑毕,为方便马厂与新城炮台之间的联系、往来,盛字军又一次凝色的一次修筑了一
条长约70公里的马厂至新城公路。公路沿途每5公里设一小站,10公里设一大站,共设了15个驿站。光绪
元年1875年周盛传将其盛字军除马队外,其余各营移师至津南新城附近的潘永安坟地小站以北,在这
里安营扎寨,先设立了“亲军营”,随后以“亲军营”为中心,按矩形方阵修筑了18个营盘。这些营盘与
新城炮台遥相呼应,南扼歧口,东控大沽,形成军事要地。潘永安坟地的小站因此也名声鹊起。现在小站
已成为天津津南地区三大名镇之一。
袁世凯是一个靠心计、手段和权术起家的人。当年由于其叔祖袁甲三对后来成为山东提督的淮军名将
吴长庆有恩、袁世凯在乡试落第后投奔了吴长庆,随军进驻朝鲜,在那里前后待了12年。这期间他参与了
镇压“壬午兵变”,帮助朝鲜编练了新军,并出兵镇压了亲日的“开化党”等等。这12年中袁世凯
虽有种种劣迹,但也赢得了勇敢、果断、知兵、足智多谋等赞誉,因此提升相当的快,并受到李鸿章的赏
识,李认为袁世凯是“后起之秀”。淮军作为李鸿章的军队,自然受到李鸿章的格外重视,袁世凯正是看
准这点,积极投靠李鸿章,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袁世凯言必称“李北洋”“李中堂”,甚至越级直接向李
鸿章请示汇报。
1894年冬,清命广西按察使胡芬收编淮军残部,并招募新兵4750人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胡将
这些人编为10个营,命名定武军,编练工作刚开始不久,清又一次凝色的一次命胡去督办津芦铁路,
因而编练大员告缺,不得不重新物色人选。“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翁同和联名保举袁世凯担
当此任,并说袁朴实勇敢、晓畅戎机、颇有声望等等。同年12月,清颁布上谕,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建
陆军。
袁世凯到小站后,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将定武军改为了自己的一支能够直接领导的队伍。
至此之后,全华夏国当时最厉害的一支武装,就完全落入的袁世凯的手中,之所以说它厉害,不是说
军事力量,而是指这支军队的灵魂
第二卷我欲乘风第075章无所畏惧十五
名为新建陆军,并将兵额招足到7250人。分步、炮、工、骑四个兵种,以步兵为主,步兵分编为两翼,左翼辖两营,右翼辖三营,其余炮、工、骑兵各一营。营以下编制为队、哨、棚、相当于现在的连、排、班。
袁世凯深知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练兵是远远不行的,就请来老友徐世昌帮忙。当年袁世凯在陈州仰山堂读书时,结识了穷秀才徐世昌,两人结为好友,并拜为把兄弟。后来徐进京赶考,袁世凯还赠送了盘缠。此时徐世昌已飞黄腾达,成为翰林院编修。当袁世凯请徐来小站练兵时,徐立即放弃了翰林院高官来到小站,以报当年袁世凯之恩。同时徐世昌也深知在“整军经武”的形势下,文官前途不大,弃文从武方能腾达。徐世昌来小站后,袁世凯给他封了个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头衔”这个古怪的名字是袁自己想出来的,实际就是参谋长。徐虽为文人,不懂军事,但他足智多谋,在小站练兵中为袁世凯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袁世凯还请来另一位老朋友岳绍仪当军中文案,相当于秘书长兼外交处长,袁岳是在朝鲜认识的。
既是编练新式军队,就得有懂新军事的人。为此,袁世凯请他的老朋友荫昌为他举荐人才。荫昌曾担任过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总办,该学堂是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是大华帝国第一所以西式兵法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荫昌推荐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