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1 / 2)
身前的一双妖臂,朝那落于地面的阴魂鼎一招,那阴魂鼎便再次腾空而起,带着一股腥风,朝着中年男子席卷而去,同时那巨蜈蚣摇头摆尾之间小跟在阴魂鼎后面也迅猛地朝着中年男子冲来。
“嗤,嗤。”两声之后,两道一红一绿的妖火分别从地魔君和蝎后的口中赫然喷射了出来,两道火炬快速朝着中年男子奔袭而去,已经抢在那阴魂鼎之前抵达了中年男子身前。
中年男子不敢怠慢,方才见那绿雾如此厉害,心想这妖火也许不好对付,于是将八角伞大开,形成一个球罩。将自己包裹在内,同时自己也保持住了一个。护体光罩以加强防御。
二然突围战役打得精彩漂亮,但是淀阳沦陷成为定
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突围当天,美日联军前线总指挥福田康夫就宣布,正式占领沈阳。
问题是,占领沈阳后,美日联军却没有立即进军。
名义上,美日联军强攻沈阳后,各部队的伤亡情况都比较严重,特别是担负起强攻任务的五个小日军师,还有部署在外围的美军第二骑兵师与第二机步师,需要时间补充休整。实际上,让美日联军停下来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
罗耀武回归,影响绝对巨大。
如果说在此之前,福田康夫还不认为这个在几个月前还是少将军长的前线司令官有多大的本事,那么在眼睁睁的看着十多万中人扬长而去之后,他就不得不承认。帕特里奇对罗耀武的评判没有错。
这是一个对个厉害的对手。
罗耀武能在被美日联军重重围困的沈阳把十多万人马救出去广阔的战场上,他就能够给美日联军制造更大的麻烦。
继续进军,那得三思而后行。
沈阳战役打完后,帕特里奇也意识到,他又被罗耀武摆了一道。
很明显,罗耀武手里确实没有足够的兵力,不然不会如此重视沈阳城内的两个。主力集团军,更不可能拼着老命把这两个集团军救出来。能够成功解围。靠的不是外围部队,而是罗耀武的名声,特别是在美日联军指挥官心里的地位。
与帕特里奇打了几个月,他就没有玩个小手笔,这次玩了个小花招。就把帕特里奇骗得团团转。恐怕也只有罗耀武办得到。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帕特里奇胆子弓大一点,认定中队是强弩之末,集中手里的兵力,还真有可能反咬一口,让罗耀武赔了夫人又折兵。
起来,这还真有点唱空城计的味道。
只不过,罗耀武是在城外唱的这出戏,而且声势更加浩大。
当然,他能唱成这出戏,靠的还是庞大的民兵部队。之前已经提到过,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新编集团军与民兵纵队都按照主力部队的编制,出去活动的时候,更是唯恐天下不知。
这么一搞,帕特里奇也就很难通过战术侦察确定罗耀武手里的兵力了。
后悔归后悔。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
打下沈阳后。帕特里奇没有催促福田康夫立即进攻,并不是说他有多害怕罗耀武。情况再明显不过了。罗耀武手里没兵,就算在后方组织起了防线,也只能动用新编集团军,几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还没完全恢复。威胁并不大。
主要原困,还是在美日两军的战略上。
众所周知,沈阳是东北的交通枢纽中心,北上是吉林与黑龙江,南下直抵辽东湾。西南则是进军华北的大路。往西北还能进入内蒙。
正是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让美日联军把重点放在了这里。问题是,打下沈阳后,该如何进军
如果说。在战术上,帕特里奇与福田康夫还算各有见解,那么在战略上。两人就完全不搭边了。
福田康夫的观点是,首先扫荡东北地区。先在东三省站稳脚跟。再进军华北。
帕特里奇的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应该先进军华北,打下北京之后,再回过头来攻占东三省。
与其说是两人的战略分歧,还不如说是美日两国的政治分歧。
福田康夫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日本的态度。这并不是说日本有能力吞下东三省,即便日本有这个野心,美国也不会答应,毕竟台湾当局摆在那里。
美国早就向台湾当局承诺只承认一个中国,而且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中国。绝对不会肢解中国。如果办不到,台湾当局就无法向全体中国人交代。在大陆的政权也就不会稳固。扶不起台湾当局,美国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击败中国,也就无法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日本当局的实际目的就是希望让美军担负起更多的作战任务。
向吉林与黑龙江进军,不管日军打主力、还是美军打主力,现在的兵力都不够。就算日本当局已经答应第三次增兵。并且承诺最终将派遣军扩充到一百万,可是这些部队不可能立即到达,而且对占领大半个。中国来说也不够。如此一来,美国就得向东北增兵,并且担负起主要作战任务。
帕特里奇主张南下,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虽然在东北战场上,美军的规模仅相当于日军的一半,但是美军伤亡的官兵比日军多得多,毕竟在日军参战之前,美军就有重大损失。继续向东北增兵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美军要尽量避免冲锋陷阵。
向南进攻,战场就那么点大小部队多了也容不下。
即便需要提防东三省的中队,日军也能担当重任,美军就能从繁重的战斗任务中解脱出来,让日军去冲锋陷阵。
得直接点,双方都知
战斗损失肯定越来越大,而谁来承担这个损失,就是最大的问题。
当然,双方也有共识,那就是得尽快扫荡辽河平原,攻占辽东半岛。夺取如同大连这样的大型港口城市,控制主要的铁路与公路,缓解后勤保障的压力。正是如此,在占领沈阳之后小美日联军没有立即确定进军方向,开始扫荡战场。
四月十五日,在第十五集团军从辽中撤退后,美日联军南下攻打辽阳。并且在五天之后占领了这座位于长白山西北的重要城市。
虽然有人认为罗耀武故意放弃了辽阳。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坚壁清野。处处死守,但是白痴都知道,沈阳守不住,那就肯定守不住辽阳。更重要的是。中队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彰武方向上,辽阳那边根本没有多少兵力,连地方游击队都没有几支。
罗耀武又不是神仙,没有天兵天将,拿什么守辽阳
三日后,美日联军进军盘锦。
盘锦在辽河河口,地势平坦不说,周边还真没有可以据守的天险。
这次,罗耀武又主动退却,没有与美日联军愿战,只是组建了几支地方游击队,把几万条步枪与几百万发子弹发到了民众手里。
虽然武装人民的时候,盘锦不是敌占区,但是很快成了敌占区,所以没有人拿此做文章。
到这个时候,邮六是四月下旬,罗耀武已经在卓新与锦州部署好了防线,不但让六个主力集团军与十个新编集团军恢复了战斗力,还抽调民兵纵队里的优秀人员组建了两个新编集团军,并且动员了两百多万民众,沿着医巫阁山与大凌河修建战略防线。
只不过,罗耀武仍然把重点放在了彰武。
为了守住这座连同到内蒙的城市,罗耀武甚至动员数十万民工。在绕阳河与柳河一线修建了一条近一百公里长的纵深防线,光是挖掘的战壕就超过了两千公里,还修建了十多万个永备火力点,上千个炮兵阵地,与多得数都数不过来的防御工事。
这番部署,罗耀武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