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2 / 2)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佛出现之时。「世尊食时」,到了吃饭的时间,应供的时间。「着衣持钵」,搭衣持着钵。「入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国。「乞食于其城中」,来到这个城中。「次第乞已」,为了要让贫富的众生平等施舍种福田,不能分别;所以乞食不能分别富贵贫,不论布施食物的好坏,都要继续沿门托钵,不能有排除、取舍。所以,次第是慈悲之意,令众生平等布施,不选择贫富,表示平等心、慈悲心。「还至本处」,「本处」表面指本来的精舍,内涵是指我们的本心,本性的意思。「还至本处」就外在的事相来指回到祗树给孤独园,其实表示恢复到我们的本心。「饭食讫」,吃完饭之后。「收衣钵」,将钵洗干净、衣收拾好。「洗足已」,把脚洗干净。佛陀当的时代,比丘都打赤脚。
在台湾,如果出家人打赤脚,会被别人说成是疯子。佛陀在世时,修行人没有拖鞋可穿,只有打赤脚。佛法传到泰国,比丘是穿拖鞋的,所以去泰国会看到,出家人都穿拖鞋,出门也穿拖鞋。所以在南传佛教里,要穿拖鞋才如法,照理说要打赤脚啦我们中国就不一样,在台湾的话,假如我穿拖鞋出门,别人看了会觉得怪异,没有礼貌。不过,泰国的比丘虽然穿拖鞋,却很有威仪。他们不会骑脚踏车,也不会骑摩托车,比丘骑摩托车只有在台湾才能看到。太空帽安全帽没摘下来,谁也不晓得他是和尚只有我们中国的出家人才有这种情形,在泰国绝对看不到比丘骑车。因为泰国比丘非常重视威仪。我不敢骑摩托车和脚踏车,虽然我骑脚踏车很厉害,从后面都能跳上去,但是不行人家会指点:这个讲经的法师怎么这样一点威仪都没有一旦骑了,从路上经过,女孩子会对你吹口哨:慧律法师在骑脚踏车拍一张照片,明天马上送给报社:「慧律法师骑脚踏车」。一定会这样,所以说不行
「敷座而坐」,表示万缘放下。心不动为「坐」。会看经典的人,看到这段就开悟了,经典到此为止不必再讲下去。外表看起来,搭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回来,洗净钵,收拾好衣,洗完足,结跏趺坐;实则表示佛的行、住、坐、卧,全在如如不动之中。到此经义已全盘托出,即行、住、坐、卧,都必须要以金刚般若无相的智慧观照,所以还到本处,恢复本来的面目。「敷座而坐」是表法:万缘放下,心无所著,名为真坐。
李文会曰「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一切世间之所尊也。食时者,正当午食将办之时也。着衣者,柔和忍辱衣也。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洗足已者,净身业也。敷座而坐者,一切法空是也。」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须菩提解空第一,是弟子中解悟空性最好的人。此外,还有舍利佛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等等。「偏袒右肩」,佛在世时,比丘右肩是袒露出来的。「右膝着地」,是印度的顶礼方式。与我们中国不同,佛陀时代正确的礼节是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双膝着地、五体投地是中国的礼仪。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佛善于教导菩萨如何护持自己的念头,不要起妄想。善就是善于教导,护念是教菩萨不要起妄念,善护念是教人不要起妄想。「善付嘱诸菩萨」,好好嘱咐诸菩萨要精进修行,不要执着、染著。付嘱是交代,善付嘱是好好地交代精进观照一切法皆空。
李文会曰「时者,空生起问之时也。长老者,德尊年高也。须菩提者,梵语也,唐言解空是也。须菩提解空第一,故先起问。」
「空生」就是须菩提。「德尊年高」,德行具足,年龄长。
「右膝着地者,先净三业,催伏身心,整仪赞佛也。」
整肃威仪来赞叹佛。
「合掌者,心合于道,道合于心也。希有者,我佛性能含融万法,无可比类也。」
「我佛性」,我们人的佛性。「无可比类」,无法比类。无可比是因为佛性是绝对的东西。
「如来者,如者不生,来者不灭。」
所以不生不灭就是如来。
「非来非去,非坐非卧。」
「非坐非卧」,因为佛性的东西,没有外表的坐与卧的分别。
「心常空寂,湛然清净也。」
因为心常空荡荡地无所执着,所以不管是坐是卧,都保持荡然无碍的清净心。
「善护念者,善教诸人不起妄念也。诸菩萨者,诸者不一之义;菩之言照;萨之言见。照见五蕴皆空,谓色受想行识也。菩萨者,梵语也,唐言道心。」
「众生常行恭敬,乃至鳞甲羽毛、蛆虫蝼蚁,悉起敬爱之心,不生轻慢。此佛所谓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也。」
「鳞甲羽毛」是游鱼飞禽类,「蛆虫」是会缓缓蠕动的虫类,「蝼蚁」是蚂蚁一类。
「善付嘱者,念念精进,勿令染着。」
好好交代弟子们,要在每一念精进修行观照,不要分别,要放下一切。
「前念才着,后念即觉,勿令接续也。」
前一个念头若是执着,不要让妄想连续,勿令烦恼继续下去。
所以如果今天听完金刚经后,了解了一切法皆空,无常法不可得、不可说,一切随缘,那么下面的经典就不必再讲,回去便能好好入睡,因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男子者,正定心也。善女人者,正慧心也。谓有刚断决定之心,永无退转也,发心之义。」
发心的意思,永无退转。
「阿者无也,无诸垢染也。」
「无诸垢染」指无垢染、无污染、无烦恼。
「耨多罗者,上也,三界无能比也。」
阿耨多罗即无上,没有一个超乎其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无上正等正觉。
「三者,正也,正见也。藐者,遍也,一切有情无不遍有。」
加被一切众生,全都悟,没有一个遗漏。
「三菩提者,知也,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也。」
三菩提,正遍知的意思,遍知就是一切皆知。
「云何降伏其心者,须菩提谓凡夫妄念烦恼无边,当依何法,即得调伏。」
要如何降伏我们的心呢下面佛就告诉他了。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如汝所说者,是佛赞叹须菩提能知我意,善教诸人不起妄念,心常精进,勿令染着诸法相也。」
「谛听者,谛者名了,汝当了达声尘本来不生,勿逐语言,详审而听也。」
「勿逐语言」意思是你应当了达声尘,不要追逐语言,执着语言。「详审而听」意思是说对我所说的话,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