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2 / 2)
我们人因为无法降伏内在的烦恼,也就不能了悟人生。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这个世间的事情都很肤浅,很多事情都可以省掉,但他却省不了,因为yu望不断冲动,一直要追求、要创造美好的人生,反而制造公害、污染,到头来文明变成自我束缚的代名词。
譬如我们现在的臭氧层一直被破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如冰箱、冷气机等散逸的氟化物,分解后产生的物质能够破坏臭氧分子,使臭氧层越来越薄,直到出现空洞。在一万年以前,整个地球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生态循环也很正常,气候条件也很好。而我们人类的文明也不过一万年而已,却把整个地球搞得非常糟糕,生态恶化非常严重我记得小时候,冬天相当冷,可是现在的平均温度已经升了将近二、三度。菲律宾暴雨成灾,下一场豪雨就淹死六千多人。还有滥砍森林,像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消失得很快。什么叫雨林下雨最多的地方,一年的平均降雨量都在好几百公厘。现在由于人类不停地砍伐,却以一秒钟四个足球场的速度被破坏。将来我们人类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我们人类的浩劫不是战争,而是所谓的文明。一场波斯湾战争美军才死四百人,而一次雨灾却死六千人。可是任凭科学家如何呼吁不要砍伐原始森林,要做保持水土,都没有用。在巴西这样很贫穷的国家,高额负债,赤字暴涨,通货膨胀如果不砍伐木材便没有收入。通货膨胀,就是今年钱还可以买一辆汽车,到明年就只能买一只电风扇了。所以如果在巴西买一架电视机,明年他会把价钱退还给你,因为通货膨胀十倍以上。所以现在一些很贫穷的国家,又不得不砍伐砍伐森林。所以我们现在的浩劫不是战争,是整个地球的毁灭,而我已经准备好要去极乐世界了,看你们怎么破坏法师笑
若是稍有科学头脑,会看到众生的自作聪明其实是很悲哀的。这种「聪明」叫做自我束缚,制造烦恼、制造痛苦、制造破坏、制造自我毁灭。所以最后文明的定义,就是自我毁灭。
我们地球的文明不过一万年而已,而地球距今已四十六亿年,还没有过什么浩劫,最多地壳不稳定而已;但是如今,下一场雨便死六千人还不只是如此,如果人类继续破坏,温室效应不解决,南北两极冰雪溶化,冰山、雪山的溶水可以上涨三十公尺,相当于现在几十层楼高。所以住在平地的人,将来一定要住在几十层楼以上,否则都要被海水淹死。所以你看我赶紧买内门那一甲地,就是怕大水来法师笑。
因此有科学头脑者很是担忧,但是众生愚痴却不能理解,还在拼命地造业。所以说,烦恼本来无根,而我们人所追求的全是这种东西:错误、痛苦、自我束缚,却还认为自己很聪明。
「又教中经云:一切众生,不自具足,随业受报。故无明为卵生。」
不自具足,因为没有智慧。什么叫做不自具足呢就是无法完成见性,这叫不具足;若是明心见性,他就具足一切法。他不大彻大悟,无法如佛一般,当然就无法具足一切慈悲智慧。从而随业受报,所以无明为卵生。
「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淫为湿生。」
爱水,男女相爱在一起而有淫水。
「欻起烦恼为化生也。」
欻,音xu,快速的意思。就是突然而起的的烦恼。
「又云:眼耳鼻舌,不能回光内烛。」
烛就是照,内烛就是回光返照。夜晚点燃蜡烛就能照得很明亮,我们若是没有内心之烛,便不能回光返照。
「有所贪漏,即堕四生,谓胎、卵、湿、化是也。」
贪,就是动一个念头去追求。漏,就是有烦恼,不能究竟地解决。就像一个杯子若是有漏,那么装再多的水也不能盈满;我们人若是烦恼不除尽,再怎么修行都不能成佛。
「色声香味,回光内烛,无所贪漏,即证四果,谓须陀洹等是也。」
须陀洹是初果,「等」包括须陀洹至阿罗汉的四果。
傅大士曰「若有色者,谓凡夫执着之心,妄见是非。」
大德的解释都是在一念之间。若有色,是指你认为看得很清楚,于是便在你认为真实的世界里追求。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凡夫对色法并不能透视它。色是指外境,眼睛所见都是色法。所以凡夫是以执着心,妄见是非。是也没有定论,非也没有定论,因为是与非自性本空,随缘而起,都是无自性的东西。
「不契无相之理。」
不契合清净、无相的道理,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一尘不染。
「若无色者,执着空相,不修福慧。」
有色已是执着于有形相的东西了,说无色则又执着空相,认为一切法不可得,于是就认为不必精进了,整天懒坐、懈怠,饭来张口,不修福德,简单说就是消极。执着于空相,就是对一切法消极,认为「不可得」嘛,不用太认真了,简单就好了,随缘度日,也不必精进度众生,也不必修福了。大智度论里说:真正了解空性的人,才真正懂得精进的人,因为他一丝一毫的福都会去修。了解了空性,就会最精进,绝对不会懈怠。
「若有想者,眼见耳闻,遂生妄想,口说佛行,心不依行。」
根据眼睛所见、耳朵所听到的产生妄想。我们虽然学佛,嘴上说佛行,要如何如何去做,但是心却没有按照佛所教化的去做,就是放不下。
「若无想者,坐禅除妄,犹如木石,不习慈悲智慧方便。」
若无想,坐禅时像木石一样无心,坐下去便一动不动,也不愿意去度众生,没有了感情。
「若非有想者,教中经云:有无俱遣,语默双亡。」
非有想,就是不能说有想,也不能说无想。有想就变成落入执着的状态,无想就变成如同草木。所以,非有想就是有和无统统遣除掉,但这个有无俱遣,并不是所谓的中道,而是在不得已之下,认为有也是执着、无也是执着,所以全部放下,而全部放下的这一念也是执着。语默双亡,都不讲话,这是也是执着。
「有取舍憎爱之心,不了中道也。」
还是有取舍憎爱的心存在。若大彻大悟的人,「有」当下就是中道,「无」当下也是中道,中道不离有无,有无不离中道。他不必要遣除有无,不必除掉有与无的观念,他当下即是中道,真正的中道,连取舍心都没有。
「非无想者,谓有求理心也。」
非无想,不能说没有想。
「我者,佛自谓也。皆者,总也。令者,俾也。入者,悟入也。」
总,全部的意思。令,使的意思,要令他悟入无余涅盘。
「无余者,真常湛寂也。」
无余,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