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2 / 2)
“可是未必就有这么容易吧”吴浩摇了摇头。
“我看不见的。除去李阀、宇文阀以外。如今比较大的势力共有七股。分别是林士弘、杜伏威、宋缺、窦建德、萧铣、刘武周和薛举。其中只有刘武周和薛举二人我不熟悉,而且他们和突厥关系甚密。尤其是刘武周,我估计想要和平招降的可能性不大。其余五股势力都是有可能兵不血刃的。其中林士弘的可能性最大。先是张善安和他分道扬镳,使得他实力削弱,然后又是萧铣的趁火打劫,最近又是部署冯盎的公然叛变,如今他手上的地盘已经缩减到只有南康附近的五、六个郡,军队拼凑在一起最多只有七、八万人,而且军心涣散。林士弘此时必定是已经方寸大乱,心灰意冷,这一次他亲自来洛阳,我看十有就是想投靠少帅军。虽然他之前和祝玉妍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是毕竟没有正式翻脸,而且以前他还送了一批船给少帅军,也算是留有几分香火情。而且不管怎么说他也是阴癸派弟子,这个时候,他投靠少帅军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出路,最起码他的身家性命是肯定能够保得住的。唯一需要争取的也就是能够得到一个更满意的条件。况且祝玉妍对于他的举动肯定是乐得其成,并会极力撮合的”
“你说得不错,林士弘三天前到达洛阳先就去拜访了祝玉妍,之后又去见了虚行之。已经委婉的透露出要投奔我军地意思。只是不久前我刚和宋缺、杜伏威达成了口头协议。如果一旦接纳了林士弘,那就等于推翻了之前的协议。而我还没有想好今后到底应该怎么做,所以我既没有接见他,也没有答应祝玉妍。”
“郎君的谨慎也是道理的,凡事自当谋定而后动。反正现在急的人是林士弘,让他多等两天,索要的价码也必定会降下来。”沈落雁浅浅一笑:“接下来就是杜伏威了。他这个人本就没有什么大志。光从他只是自称总管而不是称王就可以看出来。他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如果是群雄争霸地话,那么他还可以做一个割据一方的枭雄。可如今是少帅军一家独大。要统一全国地心思那是已经路人皆知。江淮军战斗力原本就不强,钱粮、兵器、马匹、铠甲样样匮乏,辅公佑和他分道扬镳后,使他的内部更加不稳。宋缺虽然如今和他联盟了,但是两人并不接壤,一旦少帅军开战,很有可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杜、宋两军全部合在一起也不过三十余万人。还不到如今少帅军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情况,杜伏威不可能不担心、不考虑。他之所以会和宋缺联合,除了梵清惠在中间穿针引线外,最大的原因乃是当初郎君在消灭四大寇之一的毛燥时说的话”
“当初毛燥我说什么了”吴浩偏着头,皱着眉努力回忆着。
“你不记得了吗这话在江湖上可是广为流传,不少百姓都拍手叫好,我想杜伏威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当时毛燥很不服气得问你:天下间残暴之人何止我们四大寇,杜伏威的江淮军和我们不相上下。号称迦楼罗王地朱桀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各路人马初始无不是打着要拯救万民于水火,可是没有了钱粮还不都得向百姓要,要不到,还不倒是抢。又有几个真能做到仁者之师你一脸平静的回答:正因为这样,所以如今天下尤乱,昏君尤在。不过你放心。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现在四大寇已经只剩下个曹应龙不知所踪,其余都先后死在了少帅军手中,四大寇的属下也已经彻底不存在了。而朱桀曾经派使来投靠少帅军,结果被乱棍轰出的事情也在江湖上传的沸沸扬扬。上个月朱桀全军覆没,他本人则被愤怒的百姓分而食之了,这些事情不可能不刺激到杜伏威。虽然他比朱桀要强一些,但和四大寇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怎么会自讨没趣来投靠少帅军呢,而且万一少帅军抓住这个辫子,日后翻旧帐怎么办既然他不能投靠少帅军。那么引宋阀为强援也是他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
“我说过这样地话吗也许吧”吴浩半是自言自语地半是在问沈落雁:“这么说只要我能够解除杜伏威这个心结。他就会不战而降吗江淮军虽然军纪差,但是比之朱桀还是好的太多。只要杜伏威同意把他的军队整编,我想这不是问题。虽然江淮军以前作了不少令人发指的事情,但是双方能够避免一场大战,对少帅军、对江淮军乃至整个江淮地区的百姓,杜伏威都是功不可没的。我怎么可能还去揪他地小辫子呢只是如何才能彻底打消他的疑虑呢”
“这个暂且不及。先说说宋缺吧宋缺本人雄才大略,无论文韬武略都是宇内罕见。而宋阀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世居岭南,表面上那是还是朝廷的属地,实际上多年来那里更像是一个中土的藩属国。兵精粮足,宋缺又素有野心,几十年在不动声色但却是不断的收购马匹,使得虽然身居岭南这本不产马之地,如今也有了数万骑兵。可以说原本他是很有些夺得天下的优势。但是宋缺有三慢。第一:宋阀居于岭南,远离中原而且交通不便,所以一旦有突发事件,等到传到岭南的时候,已经是数月以后,因此宋阀做事总是要慢半拍。第二:宋阀乃是一个世家大阀,一旦要有什么大的决议。需要家族内部得到统一。可是宋阀如今已经开支散叶,支系繁多,需要最后取得一致的意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决定地了得。尤其是那些关系到全族命运地决定,宋缺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所以这又要慢半拍,第三:宋缺此人最大地特点就是能等、能忍。这从他当初和杨坚的交锋就看得出。杨隋建立之后,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了几十年了。他的性格上不免有些患得患失,总是想等到最好的时机再出手。可是好的机会有的时候并不是当时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他常常白白的让机会溜走了,事后又后悔。这使得他处事常常慢一拍。所以这就造成了中原打得热热闹闹,宋缺在一旁虎视眈眈,想要坐山观虎斗,可惜最后白白的失去了机会,变成了一个看客”
第七章情报
第七章情报
“可是宋缺现在终归还是动手了,虽然时机有点晚,但是一样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而且一旦动手,想要他停下,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吴浩苦笑了一下:“说起来我还得感谢梵清惠,如果不是她的努力奔走,宋缺恐怕不会在这个时候来出兵搅这趟浑水。因为很明显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宋阀想要夺取江山几乎是不可能得。出兵的结果只有三个:一是最后最后各方势力谁也奈何不了谁,宋缺成了割据一方的枭雄;一是宋阀失败了,被连根拔起;一是宋阀最后投靠了胜利的那方,最后仍然能够保留大部分的权势。可是他如果始终不出兵,将来无论是谁夺了天下,谁都不会慢待他。按照宋缺的性格他是应该不会出兵的,可是他最终还是出兵了。现在这个样子恐怕即便是梵清惠劝他收手,恐怕也不容易了。宋缺可不是一个听劝的人”
“郎君说得没错。宋缺有两大弱点或者说特点。第一就是他是一个有很深的民族感的人。宋阀在岭南已经数百年了,岭南的汉族的人口只有大约三分之一,可是宋阀却从不允许子弟和汉族以外的人通婚,如果你执意要结婚,那后果就是被逐出宋家。而宋缺在这一点上几乎已经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所以他绝对不能容忍由于中土大乱而使得突厥的铁蹄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可是如今的形势就是除了少帅军以外,其他地势力都没有一股能够占到绝对优势。那也就是说。结局无非就是两个:少帅军统一四方或者群雄割据。可是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那么只能够便宜了东突厥。因为力量分散的各方势力都不能有能力阻挡东突厥的铁蹄,何况北方的好几股势力和突厥都关系非浅。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打动他。”
第二点他是个相当理智的人。这一次的出兵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冒险。其中当然也有梵清惠地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些不甘心。杨隋建立地时候,他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不过那时候他还年轻,于是他积攒力量,厉兵秣马。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可是始终就没有等到最好的机会。眼看着少帅军越来越强大,他的心理肯定是极端的不甘心和不服气。他有整个家族作后盾。积攒了三十年竟然还不如你这个从海外归来没有任何根基的后生小辈。而且他也明白他已经老了,再也等不起了。少帅军一旦统一全国,这辈子他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所以他才会出兵。可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