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9(2 / 2)
全身包裹在银色羽毛纹铠甲中的圣骑士出现在苦修士身旁,就是他投出的长枪。
“净化。”苦修士跟着出手,一团如雨的圣光笼罩了剧烈挣扎的巫妖。
他用生命最后的声音嘶吼着叫道:“银翼卫队”
声音传遍了西城附近,听到这声凄厉呼喊的巫妖和黑暗法师立刻升空,头也不回的飞回悬停的战争堡垒。
刚刚那一道圣光所有人看的清清楚楚,从城内传来的如海啸一般澎湃的圣力波动,已经可以让他们确认这里确实埋伏有强大的圣职者。
开什么玩笑,这个破城里居然出现圣职者和银翼卫队
如果单单是圣职者还不可怕,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不会飞。
只要用战争堡垒,就可以在圣光的极限之外随意的虐杀他们。
但是加上光明教皇的银翼卫队,战斗力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巫妖来说就像是在老鼠头顶盘旋的猫头鹰。
苦修士和银翼卫队的组合连亡灵大祭司都可以击伤,这些巫妖根本不是对手。
巫妖们并不知道城内有多少圣职者,惜命的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撤退,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一个为他们准备的圈套,将他们引入地面,再有埋伏圣职者骤然发难。
这种情况下,巫妖很难再飞起来。
教廷不惜重金训练的银翼卫队,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在千年前的战争当中,高贵族的巫妖们曾经像被狼狗撵的兔子一样被他们追的到处跑。
此时,银翼骑士一声呼啸,飞马灵活的扇动着翅膀,快步跑了出来,银翼骑士跳上飞马,然后一探手将苦修士拉上马背。
骑士轻喝一声,银翼飞马沿着街道快速奔跑,同时用力挥舞着翅膀,几秒钟腾空而起,向天空中的亡灵族追了过去。
悬浮在德隆城头顶的战争堡垒急速撤了出去,一口气飞到闪族军营的头顶。
教廷的银翼骑士并没有追过来,他们只是像示威一样,在德隆城的上空盘旋。
率领整支战争堡垒的巫妖埃内斯从空中落下,怒气冲冲的闯进营地中央的大帐,刚一进门,就披头盖脸的怒声训斥道:“刚刚为什么不进攻”
苦修和银翼骑士只是不死族的天敌,而不是闪族人的克星。刚刚如果地面上闪族人进攻的话,说不定就把那些苦修们给收拾了。
随即他愣了一下,只见大帐中间几十个闪族将军全都肃穆而立,在他们的中间,一个人仰面朝天静静的躺在地上。
这是怎么一回事
此时,一名将军抬起头来,双眼赤红,声音悲怆的道:“大师,陛下,陛下他被人暗杀了。”
“什么”巫妖埃内斯呆呆的望着地上人体,虽然只剩下大半张脸,不过他也认得那是亡灵大祭司的爱将马斯奇诺特国王。
见此情景,他也不好追究,只有恨恨的骂了一声:“见鬼。”
闪族将军们此刻六神无主,看着巫妖埃内斯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埃内斯可是大祭司坐下头号巫妖,位高权重。
他们求助的问道:“大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巫妖埃内斯也犯难,他刚刚看到城内的银翼卫队和苦修士,正想让闪族士兵去对付他们。只要士兵们强攻城市,圣职者就算再强大也无可奈何。
“我去请示神座陛下。”巫妖埃内斯也只有将问题上报。
就算大祭司立刻作出决定,任命新的统帅,这一去一来,最少也要一天半,闪族的将军们面面相觑,问道:“在新的命令下达之前,我们该怎么办”
巫妖埃内斯没好气的道:“我怎么知道,你们才是将军。”
说罢甩手走了出去,急匆匆的回到战争堡垒上。
随后,一百多座呼啸着向西飞去。
城内,幽灵小组的两个人仰着脖子望着亡灵族的战争堡垒消失在云端,同时喘了口气,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相视一笑。
看着天空中神骏的银翼飞马,射手感慨着道:“老板说的没错,战争,是体系的对抗。”
观察员轻松的一笑,道:“让天上那些带翅膀给老板捎个信,我想咱们又争取到一天时间。”
在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也许紧紧是因为一两天的耽搁,就改变了整个战争。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大铁路时代
天色刚刚开始方亮,虽然太阳还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但是天际处那一抹的朝霞却显得格外的鲜艳。
虽然大陆之上不少的地方已经是战火连天,但是在大陆的腹地却依然一片的安宁寂静的山林中飘荡着淡淡的薄雾,天地间依然一片的安静,只有不远处的小河在潺潺的流淌。
那条小河如同一条洁白的玉带,在山林间蜿蜒曲折,缓缓的向西流去。
河谷两边地势平缓,正是最适宜耕种的良田。
河谷北岸有一座规模不小的村镇,纵横的街道两边拥挤着低矮简陋的民房,最里面还可以看到一座占地颇大的贵族庄园。
河谷南岸原本是一片稀疏的树林,但是此刻那片树林早已经消失不见,完全被一大片灰色的建筑覆盖。
整齐划一的工棚式建筑一排紧挨着一排,从坡顶一直铺到河边,纵深两里,而整个营地的宽度,更是达到了骇人的十里之遥。
灰色的工棚密密密麻麻,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
当太阳从天边露出头的时候,工棚上空已经已经响起了“当当当”的钟声。
听到上工铃声,工人纷纷走出了他们各自的工棚。
在几个呼息的时间,工棚之间的原本有些空旷的道路就已经被涌动的人流填满。
这里就是飞鹰铁路工人的生活区,在这个生活区居住生活着超过十万人,其规模比一般的城市还要大。
这些匆匆搭建起来的工棚全都很是简单和粗陋,而且从形状和拥挤的程度上来讲,和后世印度孟买那个世界最大也是最为著名的贫民窟有着几分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材料比起印度阿三们来要强上许多。而且在规划和布局上也合理许多。
在这一片诺大的生活区中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医院,教堂等等,完全可以满足居住在其中的铁路工人家庭的生活需求。
当然,只是基本的,生活水准比起河岸另一边的村镇还差一点。
不过,对于因为躲避战争而逃离家园的人来说,能吃饱穿暖,养得活一家人就已经不错了。
支撑如此大一个工人生活区的运行,仅靠飞鹰集团是不够的,更何况这些超大规模的生活区,很多还并不在茹曼国内。
作为飞鹰铁路的第二大股东,光明教廷当仁不让的承担了其中主要工作。
像这样生活区,沿着正在修建的铁路沿线,共有超过四十个,仅是被飞鹰铁路集团直接雇佣的工人